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 2012年第2期
编号:13183387
“肝应春”适应性调控机制的理论探讨(2)
http://www.100md.com 2012年2月1日 《中国中医药信息》 2012年第2期
     2.3 对肺脏的调控

    肝与肺是机体气机升降的主要通道,一升一降,共同调节人体气机运行。肝位于下焦,主升发、疏泄。肺为华盖,其位最高,主清肃下行。肝主少阳春温升发之气,肺主太阴秋燥肃降之气。在春季,肝主升发功能增强,肺宣发功能亦增强,肃降功能相对减弱,则肺金对肝木的克制减弱,利于肝气、肝阳的升腾,以适应春季温升之性。肝脏在肺的协同作用下,共同促进人体阳气在春季的生发,这符合“春夏养阳”的养生规律。

    病理情况下,肝气升发太过,可致肺气肃降不及。《王氏医案释注》言:“左升太过,右降无权。”肝木之气太过化火,反侮肺金,出现咳嗽、咯血等症状。哮喘往往因情志波动而诱发,过敏性咳嗽是哮喘的变异,存在着气道高反应性问题,这与“肝为刚脏”的生理特性密切相关[3]。

    2.4 对肾脏的调控

    肾属水,为母脏;肝属木,为子脏。滋水能涵木。生理上,肝藏血,肾藏精,精血同源。肾水涵养肝木,肝血有赖于肾精的资助,肾精足则肝血旺。肾精亦赖肝血的滋养,肝血旺则肾精充。病理上,肾阴虚损,不能滋养肝阴,肝阴虚损,阴不敛阳,致肝阳上亢,出现腰膝酸软、眩晕耳鸣、头重脚轻,甚则肢麻震颤等症。肝阴亏虚,可病久及肾,临床见目眩眼涩、腰膝酸软、失眠健忘、眩晕耳鸣、五心烦热等肝肾阴虚之证。肝肾阴虚的患者春暖之季易肝阳上亢,出现头晕欲仆、头摇头痛、面红、目赤之象。

    3 结语

    中医学认为,人体脏腑生理病理受自然界四时季节变化的影响,机体内在的平衡协调和人体与自然界的季节、气候等的整体统一是人体得以生存的基础。在春令当旺之时,为适应外界环境变化,肝脏的升发特性显著增强,积极主动地发生适应性调节,以加强对自身和他脏的调控,从而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整体稳定状态。

    参考文献:

    [1]高启富,宋惠芬,杜全新.情感性精神病发病与季节关系(附228例病例分析)[J].青海医药杂志,1994,35(1):4-5.

    [2]陈兴.情感性障碍与季节关系的临床分析[J].安徽医学,2003,24(5):64.

    [3]翟文生,朱珊.过敏性咳嗽从肝论治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学报, 2003,18(2):123.

    [4]邵继春,王久源,张成琼.试论肝主“御外”[J].四川中医,2000,18(6):7., 百拇医药(袁卫玲 杨云霜 秦子舒 田明)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