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 > 2010年第4期
编号:11889104
浅谈院前急救
http://www.100md.com 2010年2月5日 《中国保健》 2010年第4期
     随着社会的进步,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膳食结构的改变,心脑血管疾病日益增加,危及生命;人类文明的发展,交通工具的普及,活动范围的扩大,各种意外伤害也随之增加了。故院前急救在当今社会中就显现出了极其重要的社会价值。有效快捷的现场急救和院前转运为进一步全面的院内抢救创造了条件。

    1 院前急救的重要性

    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将先进的快捷的医疗服务准确的送到患者身边,急救现场,尽最大的努力维持患者的基础生命,为院内抢救创造条件。因为危重病情的变化是短崭的,瞬息万变的,应激的,一条生命往往就在数分钟甚至更短时间内消失,只有在现场及途中及时有效的救治,才能为院内进一步救治争取到了时机,因此对院前急救的重要性应该提高到全社会普及的层面上来,向全社会推广。

    2 院前急救的目的

    不同于院内,其特点是在紧急情况下,不管条件多差,环境多恶劣,病情多复杂,都要牢记“救命”两字的抢救原则,应以维持生命和对症治疗为主,最大限度的抢救患者的生命,降低致残率或死亡率。
, 百拇医药
    3 院前急救的主要内容

    3.1 现场呼救目前广大居民对现场呼救的内容和程序不规范,不能准确诉清呼救内容,从而延误了病情。呼救主要内容有:(1)地点:必须准确诉明地名,最近的最畅通的路线,现场周围明显的标志物等。(2)患者病情:如致病原因,人数,患者是否清醒,有无呼吸心跳等。(3)联系方式:必须是有效的,随时可通话的通信方式。(4)是最关键的一条,以上通话结束后,不要急于挂断电话,因为这时我们的医务人员回告诉你一些现场最基本的处理方法,如:对可疑骨折的患者,教你进行必要的,简单的固定方法。中毒且清醒的患者可以现场催吐,以减少毒物的吸收;呼吸心跳停止者,他会教你一些最基本的心肺复苏术,这对电击伤者尤为重要。因此正确呼救,可帮助患者减轻痛苦,甚至挽救生命,同时也方便急救车辆能够携带足够的最需要的抢救工具。

    3.2 现场急救现场急救作为院前急救的主要环节,其具有重要意义。其大致包括现场病情评估和现场急救操作或初步治疗。在现场,我们必须牢记“先救命”后“转运”的急救原则,而现实中,由于人们缺乏急救意识,往往忽视了现场急救的重要性,使一些原来有希望救活的病人失去了抢救的机会。比如:外伤出血的病人应先止血;骨折病人尤其是颈腰椎骨折,必须进行固定;心跳骤停者,行心肺复苏术;清醒的服毒病人,早期进行催吐等等。实际上由于现场人员不懂得现场病情评估,缺乏急救意识和急救原则,使得一些如窒息,电击伤,中毒,甚至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不行现场处理就进行转运,在这方面,尤其以农村最为明显,他们往往表现为,要么一味的等待专业急救队伍的到来,要么盲目的进行转运,从而使患者失去了宝贵的抢救机会。
, 百拇医药
    3.3 体位现场急危重患者的体位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其预后的好坏,这在我们接诊过程中体会最深。如心脑血管患者应平卧或轻度侧卧,头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引起窒息;休克者处于头脚抬高位,以增加回心血量,保证重要脏器供血;骨折病人保持复员体位,以减轻疼痛;呼吸心跳骤停病人位于心肺复苏体位,便于行心肺复苏术。实际生活中,由于人们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尤其是农村居民,对患者的体位不予纠正或甚至人为给予不正确的体位,对患者造成二次损害或使患者死于非原发病。

    3.4 心肺复苏心跳呼吸停止在临床上是非常紧急的,如果不能在“救命的黄金时间段内”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CPR术,而是一味的等待或盲目的转运,势必会造成患者死多活少。比如最常见的是电击伤患者,如果能及时有效持续的行CPR术,大部分患者是可以恢复心跳呼吸的。故及时有效的CPR术是患者的救命之举,为其后续治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临床中却往往事与愿违。

    3.5 外伤止血如果一个外伤患者短期内失血大于1500ml,则可危及生命。因此及时有效的止血,为抢救患者的生命争取了时间。这就要求人们必须掌握基本的止血方法,尤其是止血带止血法:如上臂应缚在其上三分之一处,下肢应缚在大腿中下三分之一处,其间应垫以衣物,毛巾等,止血时间不超过2~3小时且每40分钟松解一次,历时1~2分钟,这样及不至于因长期缺血而致肢体远端坏死,也不会大量失血。而实际生活中,很多患者被用铁丝,绳索,皮带,宽大的衣物等等材料进行勒扎止血,使患肢(指)要么因结扎过紧出现肢体(或指端)缺血坏死;要么因止血部位错误而致残;要么因材料不合适而止血不彻底,出现失血过多。所以有效的及时的止血无形中为患者的后续治疗争取了时间。
, http://www.100md.com
    3.6 包扎正确的包扎可保护创面,压迫止血,固定敷料和夹板,保护外露或离体组织或器官,防止进一步污染或二次损伤,尤其是特殊损伤的包扎:如有较大异物扎入体内,不要擅自移动或拔除,而是固定保护异物后,再行包扎;再如腹内脏器脱出者,不能直接回纳外露脏器,可用碗或毛巾作成的环状物作保护,再行包扎。临床上可见很多患者和家属将患者的离体组织要么用冰块直接冻起来,要么用热水反复冲洗其上的污物,从而失去再植机会;或将插入体内的异物擅自拔除,导致因无法止血而引起失血性休克,甚至死亡。

    3.7 固定和搬运对于一些院前的外伤患者,尤其是可疑有骨折的患者,必须行临时固定,以减轻疼痛,避免损伤神经,血管,脏器。同时应根据伤员受伤的部位,性质,病情不同,因选用合适的搬运方法,减轻伤员痛苦,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实际生活中,能见很多家属将颈腰椎患者采用一人抱头一人抱腿的方法抬入医院,从而造成了患者的截瘫或全瘫。面对这样的伤者,医务人员有的只是无奈和痛心。其实这类伤员的固定和搬运方法很简单,易学,易掌握。现场有很多工具可被利用,如一块木板一个硬纸板几条绳索就可以作成一个腰椎和颈椎的固定器具,从而在根本上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 百拇医药
    4 院前急救的期望

    4.1 加强政府职责,真正体现其公益性质院前急救,从其承担对灾害或战争遇难者的医疗救护和特殊任务的救护,应该由政府纳入公共卫生体系,政府配备完善的设备,培训固定的专业急救人员,承担各项费用,成立专门的独立的机构,不以盈利为目的,充分体现其公益性,真正体现社会主义新时期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优越性,体现卫生事业的“以人为本”的精神,从而实现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的氛围。

    4.2 增强社会意识,大力宣传急救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急危重患者的现场,首先接触患者的人往往是现场的第一目击者,而不是专业急救人员,也就是说患者的“黄金救命时刻”往往取决于第一目击者,而不是专业急救人员,如果第一目击者能采取及时有效的救治,如正确的体位,现场有效的止血,及时的心肺复苏等等,生命就有能被挽救,至少为患者的后续救治争取到了时机,反之,一条生命就有可能消失。故政府应该广泛借助各种工具,媒体,定期的,广泛的宣传普及急救知识,如报刊,电台,电视,宣传栏或宣传册等,使广大人民群众掌握院前急救基本知识和最基本的急救技能操作,让第一目击者能充分发挥院前救护的主要作用。
, 百拇医药
    4.3 培训特殊人群,带动急救意识的社会化院前急救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应有政府作为一种基本考核内容,纳入一些特殊职业和特殊人群的培训中来,如驾驶证的考取;警察和保安的上岗;消防武警的训练;宾馆,旅游及公共场所服务人员的上岗;教师的基本考核;学生尤其是各大中专院校的学生,每年应该有一定的课时进行系统学习……,并且作为一项硬指标进行考核,因为这一人群社会交往多,面广,知识程度相对较高,接受能力较强,承担各种社会公共职责(或机会)多,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往往处于第一线,只要他们真正掌握了院前急救基本知识技能,我们相信更多生命会因他们而延续;也可以肯定,有了这些人群的培训和带动,会为我国的急救事业的社会化,民众的普及化,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4.4 重视农村急救,扫除“农村急救盲”农村,尤其是偏边远农村,由于经济文化落后,路途遥远,路况通讯差,一些危重患者,由于得不到及时救治,往往十有九死(或残);乡镇卫生院及村医由于历史原因,这个群体学历差低,基础差,接受培训的机会少,急救知识技能相对较差,出现误诊,误治,甚至纯粹因不懂或不敢而推诿,不进行救治的情况。因此政府因重视农村急救,加大宣传力度,进行普及,定期向村民发放基本急救知识小册子,最好是简单易懂的画册,村部应有专门的宣传栏等。以增强村民的急救意识和技能,从而尽可能的降低农村危重病人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4.5 加强管理,提高认识,积极系统培训专业人员虽然现实中,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飞速发展。但目前,急诊医学在基层(尤其是县市级),由于其本身给医疗机构创造的价值低,风险高,而受重视和支持的程度并未提到其他学科的度,导致急救人员配备不固定和受专业培训不及时系统;同时因上述原因,很多人不愿意从事本专业。故而,尚未形成一只高素质的稳定的急救队伍,导致院前急救中技术技能的良秀不起,甚至造成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增加了院前的致残率,死亡率和医疗风险。故政府,医疗机构应该加强管理,提高认识,积极培训,真正建立起一只专业的,稳定的,高素质的,有保障的急救体系,充分发挥其公益性,为人民的生命财产保驾护航,真正达到“为人民服务”的目标,实现高效,和谐,稳定的社会体系。, 百拇医药(陈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