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 > 2005年第7期
编号:11264987
遗传基因营养学(3)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1月2日 《中国保健》 2005年第7期
遗传基因营养学
遗传基因营养学
遗传基因营养学
遗传基因营养学
遗传基因营养学
遗传基因营养学
遗传基因营养学
遗传基因营养学
遗传基因营养学
遗传基因营养学
遗传基因营养学
遗传基因营养学
遗传基因营养学
遗传基因营养学
遗传基因营养学

     那么,在这个世上就没有永生的生物了吗?令人深思的是,世上有千年生存的恐龙。关于恐龙灭绝有各式各样的说法。持有恐龙长寿观点的学者认为“正因为恐龙长寿,才导致恐龙的灭绝”。动物为了生存首先需要食物,但这种生物无限期的生存下去,又不断地繁殖后代,就会造成生存与食物紧缺的矛盾。因此,为了自己的生存,也不能无节制地繁殖后代。即使如此,所有的生物也会逐年衰老,就是几千年以上的古树,也会变得衰老而没有活力。恐龙也正是逢其高龄化,又值冰河期来临时,受到严寒和缺少食物的双重打击才遭遇灭顶之灾的。如果,人要永生,也会陷入同样的境地,作为人类整体,肉体寿命要无限延续下去,就会面临整个种类的退化和灭亡,人类的寿命能达到120岁也许是最好的愿望了。

    暂且放下恐龙的例子。而为了种类的整体高质量生存,就必须不断进行新陈代谢。于是,换个角度看,动物的生殖年龄与寿命间是否会有什么关联?属灵长类的很多哺乳动物,其最高寿命大约是性成熟年龄的六倍(如图8所示)。不仅如此,鱼和鸟类也有同样的现象。由此看来,这六倍的关系也许是种类延续的最佳比例。与遗传基因排序无关,但回顾人类历史,在平均寿命较短的古代,结婚年龄都较早。这大概是为了种族延续的必然选择吧。

    ②DNA损伤

    毒性物质

    最近研究表明DNA是极易受到损伤的物质,某些致癌的食物和药物、医疗中使用的X射线和γ射线,因臭氧层破坏带来的越来越严重的宇宙射线和强紫外线,机动车和工厂排出的有害气体,以及精神紧张状态,都会使人体内分泌过多的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很容易损伤DNA。神经传导介子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与氰酸钾有同样的毒性(如图表9所示) ......
上一页1 2 3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28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