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 2007年第9期
编号:11537136
沙盘游戏应用于临床心理评估的研究进展(2)
http://www.100md.com 2007年9月1日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7年第9期
     3.2用于心理疾病的诊断由于沙盘游戏最初是作为一种心理分析和心理治疗的方法应用于临床实践的,所以,对于沙盘的疾病诊断功能,传统的观点是持怀疑态度的。但是,研究者们不断地发现一些心理疾病的沙盘心象特征,让人们不得不重新考虑这一观点正确与否。

    不同的病症(酒精中毒者、神经症、智力障碍、躁狂症和精神分裂等)的沙盘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如:躁狂症被试会使用很多的小模具,导致沙盘显得过于拥挤和混乱。精神分裂者被试会建造一个非现实的、奇怪的“世界”,他们会从很少类型中挑选过多的小模具,然后建造一个空洞的“世界”[15]。忧郁症被试使用的小模具的数量偏少,也很难做出具独创性的东西,多以某种模样或模仿的呈现;有时也会出现黑暗寂寞僵硬、宗教性的意象。强迫症被试摆沙盘是有点困难的,他们会很在意小模具的大小比例,因为完美的特性,所以很难做出不完美的作品;而且一旦开始做了,也可能出现“牵一发动全身”的情形,他们会因为移动了一个小模具而重新布局其它的小模具。所以从观察法可诊断出强迫症。至于沙盘图像方面,则易呈现出不留任何空隙的填满空间、左右对称、排列整齐、符合大小比例等强迫性特征。疑病症被试的沙盘常出现使用“直立”的制作方式,而且令小模具与身体类似,也就是说最上方是头部、中央是胸部等类似的位置人对应情形很常见[20]。具有孤独症候群倾向被试的沙盘摆放的小模具较少,空白领域较大;不同领域间缺乏相互联系;力动性不强,缺乏生机活力[21]。边缘性人格、焦虑症、抽动性疾患、饮食性疾患、心因性学习疾患、拒学症、智能不足等的沙盘心象的型态也各有特色[20]。
, 百拇医药
    由于沙盘游戏的原理是投射理论,所以,沙盘作品不仅仅反映人的心理状态,而且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的心理特质。

    3.3作为心理障碍的疗效判断指标沙盘游戏的小模具是来访者和治疗师之间的纽带,沙盘游戏主题是小模具所表现的象征性意义的总结,通过分析沙盘游戏主题,治疗师可以更快更准的把握来访者由沙盘世界表现出的心理内容[22]。资深的沙盘游戏治疗师和心理学教授Mitchell将沙盘游戏的主题归纳为两大类:创伤主题和治愈主题。创伤主题往往出现在初始沙盘以及沙盘游戏治疗的早期;随着治疗的进展,病人的情况逐步的好转时,其沙盘主题也发生变化,创伤主题逐渐减少,而取而代之的则是治愈主题[23]。由此可见,对沙盘主题做分析可以判断沙盘游戏者的病症和治疗进程,对心理疾病的防治措施的制定有指导意义,可作为判断疗效的一个指标。如:焦虑症患者常在结束沙盘中呈现出“大团圆”的心象——整合的表现,这便是焦虑症的“治愈象”[20]。

    3.4用于发展一种跨文化的投射测量工具的意义由于沙盘游戏的非语言性,所以它本身具有发展为类似于罗夏墨迹测验、主题统觉测验的投射测试工具的潜质。Bolgar和Fischer就研究了各种文化背景的被试,对来自四个不同文化地区(中欧、斯堪迪纳维亚、巴西和美国)的成人被试进行了测验,结果发现只在一些内容的细节上存在着差异。这一发现对于将沙盘游戏发展为一种非语言的、跨文化的临床诊断测验工具具有一定的意义[15]。
, 百拇医药
    4沙盘游戏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近年来,无论是在理论探索,还是在实践应用方面,沙盘游戏的研究都有了长足的发展,这些勿庸置疑。但是,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1)正如精神分析在中国备受争议一样,沙盘游戏的某些方面的主观臆断性仍难以被众多学者接受,尤其是医学界。虽然早在10年、20年之前,便已形成诸多沙盘游戏治疗评估的客观指标,但是沙盘的一些研究目前仍处于主观的水平,其研究手段缺乏测量学的支持,研究方法有待改进和完善。(2)沙盘游戏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技术,作为非言语治疗而言,它非常适用于“自闭症”和具有“孤独倾向”的来访者;作为表现性治疗方式,沙盘游戏治疗更是适用广泛,且具有诸多的个案和临床研究的支持。但对于不同的心理问题,沙盘游戏的治疗是否应区别对待,具体运用方法又该有何不同,还有待日后的进一步研究。(3)沙盘游戏的心理评估功能虽已被证实,但其价值尚未完全被开发出来,至今还没有总结出一套非常完备的诊断手册,因此,真正运用到临床实践,其可操作性和评价性还需逐步地去完善。等等。这些都有待进一步深入探索,将是未来沙盘游戏研究的方向及热点。由此可见,当今的心理学研究者和临床家在这一领域还将大有可为。
, http://www.100md.com
    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不懈努力,沙盘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将不断被完善,并相互融合,互为补充,共同推进沙盘游戏有效地与心理学其它技术结合,融入到心理学领域的主流,使之在心理评估、心理治疗、心理辅导与心理教育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5参考文献

    [1]魏源.儿童沙戏疗法在我国临床应用的探讨.医学与哲学,1999,20(4):57

    [2]蔡成后,申荷永.沙盘游戏模具收集与主题分析.社会心理科学,2005,20(2):47-49

    [3]Russo MF, Vernam J, Wolbert A. Sandplay and storytelling: social constructivism and cognitive development in child counseling. Arts In Psychotherapy, 2006,33(3)
, 百拇医药
    [4]张日[JX-*7/8]日[JX*7/8][KG-*1]升[HT6].箱庭疗法渐入佳境.中国教育报,2006-2-17

    [5]Tunnecliff S. The value of using sandplay as a tool for counselling within a school setting. Australian Journal of Guidance And Counselling, 2004,14(2)

    [6]Goss S, Campbell MA. The value of sandplay as a therapeutic tool for school guidance counsellors. Australian Journal Of Guidance And Counselling, 2004,14(2)

    [7]Karla D, Carmichael. Using sandplay in couples counseling. The Family Journal, 1997,5(1):32-36
, 百拇医药
    [8]Sweeney, Daniel. Sandplay with couples, techniques in marriage and family counseling. American Counseling Association,2002,95-104

    [9]范红霞.关于“沙盘游戏疗法”的初步探讨.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7,5(4):252-253

    [10]陈侃,高岚.沙盘游戏的理论与实践.教育导刊,2005,8(2):10-12

    [11]李江雪,申荷永.沙盘游戏疗法的理论与应用.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4(3):9

    [12]范国平,高岚,李江雪.“沙盘游戏”的理论分析及其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研究.心理学探新,2003,23(2):51-54, 百拇医药(王 萍 黄 钢)
上一页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