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科学·新健康》 > 202007
编号:13832382
“苦夏”不苦(1)
http://www.100md.com 2020年7月1日 《家庭科学·新健康》 202007
     俗话说,“伏天难耐,苦夏难熬。”本期,中医专家来支招,帮你安然度苦夏。

    【“苦夏”之“苦”源于暑湿】

    脾胃虚弱、湿气重者最易中招

    三伏天是夏季里最热的日子,苦夏伴随而至。这个时候,不少人会出现食欲不振、全身乏力、头晕胸闷、多汗烦热、失眠多梦、形体消瘦、心烦意乱等不适感,这种情况往往到医院检查,却又未能发现异常,这种不舒爽的表现我们俗称“苦夏”,中医又叫“疰夏”。

    中医认为,苦夏的发生往往与暑湿相关。天地大宇宙,人身小宇宙,人必须与天地自然相应(中医称为天人相应),与天地自然之气同步,方能无病。同理,当天气炎热、空气湿度大时,人体也会感应到天地的暑湿之气。如果人体五脏安和,则只是感到体表闷热,并无其它特殊不适。

    但是,平素脾胃虚弱、湿气重的人,消化吸收本来就较差,再加上夏天阳气浮越在体表,脾胃阳气更为虚弱,受湿气影响更为明显。这类人群,脾胃虚弱了,人体内的津液代谢能力就会削弱,自然阳气护卫皮毛的能力也就下降了(皮毛是津液输泄的重要通道之一),所以,会比一般人更容易被外界湿气侵袭:当暑湿困表,则会出现倦怠乏力、头晕昏沉、胸闷气短;暑湿困扰脾胃,则会不思饮食、脘腹胀闷、大便黏腻或溏泻;“暑易入心”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66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