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科学·新健康》 > 2018年第12期
编号:13333170
中医专家教您 如何退热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2月1日 《家庭科学·新健康》 2018年第12期
     辛温解表退热法

    通过使用辛温解表的药物达到退热的目的,适用于外感风寒患者。

    表现为发热、头痛、怕风、怕冷、咽喉肿痛、干呕、不时出汗等的患者,宜选用桂枝汤(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等),服用后,稍停一会儿,喝些稀粥,可滋养脾胃、加强疗效,同时要禁食生冷、黏腻、酒肉之品;表现为发热、头痛、身痛、多喘、怕冷、但不出汗的患者,宜选用麻黄汤(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等),因发汗作用较强,需在医生指导下选用。

    此外,还可选用中药擦浴法,取荆芥、羌活、防风各10~20克,加水100~200毫升,煎煮20分钟左右。用药棉蘸取药液,反复擦双足涌泉穴(脚心),或颈部两侧、腋窝、腹股沟、肘窝等处,擦到皮肤发红为度。此法尤适宜外感风寒伴有无汗头痛、肢体酸痛、发热怕冷者。

    辛凉解表退热法

    在发病初期可选用辛凉发散的药物使热外透,从而达到退热的目的,适用于外感风热患者,表现为发热、有汗、头痛、口渴、咽喉肿痛、咳嗽、不怕冷、怕热等,宜选用桑菊饮(桑叶、菊花等)、银翘散(薄荷、牛蒡子、金银花、连翘、淡豆豉等)。

    中药擦浴法:取薄荷、柴胡、黄芩各10~20克,加水100~200毫升,煎煮20分鐘左右。使用方法同上。尤适宜外感风热伴有咽喉肿痛、头痛、口干、口渴者。

    泻下退热法

    通过有通腑泻下作用的药物将积滞由大便排出体外,从而达到退热的目的,适用于实热积滞在内者,表现为大便不通、腹胀胃满、腹痛、按之发硬等,宜选用大承气汤(大黄、枳实、厚朴等)。也可于每日早晚喝适量蜂蜜水或决明子茶,或按摩大肠俞(在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天枢(脐中旁开2寸处)等穴位。

    寒凉药退热法

    适用于热邪侵犯人体较为严重者,表现为高热不退、昏迷乱语、身上可见出血斑点,治疗上应该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宜选用安宫牛黄丸、紫雪丹等。平时多喝温开水。也可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如冰块冷敷(额头、腋下等部位)、酒精(盐水)擦浴(颈部、胸部、腋下、四肢和手脚心)、生石膏水湿敷手足心,或用冷水浸湿的毛巾放于前额、腋窝、腹股沟等部位。

    和解退热法

    所谓和解退热法,是指发热、怕冷在患者身上同时出现,中医认为它的病因是半表半里的,这时既不可发汗,也不能泻下,只能采用调和的方法解除热邪,同时调和肝脾与肠胃,宜选用小柴胡汤(柴胡、黄芩、人参、甘草、半夏等)。, http://www.100md.com(李尤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