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A版》 > 2012年第1期
编号:12178988
再谈病人用药误区(2)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月1日 《中国健康月刊.A版》 2012年第1期
     时下许多药品广告大肆渲染是治某病的“特效药”,从而迷惑了许多缺少医疗常识而又治病心切的人。其实同一种病有不同的症状、不同病程,每个病人又有其个体差异,只有选择适合的药物对症治疗、标本兼治才能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

    有人认为“有病必虚”,生病后乱用补药。其实病有虚实,对于实证是不可使用补药的,即使是虚证也未必非用补药不可。滋补药本身也是药,药品本身都有两重性,不但要遵守规定的用法用量、不能滥用,而且在正常用法用量下也能在一部分人身上引起不良反应。

    许多人对维生素、矿物质方面的认识也有偏差,其实其中多数属于药物,也有规定的适应证、用法用量服用,否则也能引起不良反应,甚至引起残疾或死亡。例如长期、大剂量服用维生素A、维生素D引起发热、腹泻、中毒,大剂量静脉注射维生素C引起静脉炎、静脉血栓、死亡等。所以人们对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摄取也要适量,并不是多多益善。

    5 误区五:忽视中草药的副作用 一般来讲,良好的安全性是中成药、中药的优点之一。所以许多人对西药的副作用都非常重视,谨慎小心地使用,而对中草药却认为安全可靠。其实不管是中药还是西药,服用时都有可能引起毒性反应、变态反应,机体产生耐受性或药物依赖性,所以服用中草药也应注意其副作用,要注意病愈即止,同时注意饮食禁忌。
, 百拇医药
    为了避免中药毒副作用的发生,医生不但要全面掌握中药的性味、功能、用法用量、毒性、配伍宜忌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还要熟悉中药现代药理知识,了解每味中药的主要成分、体内代谢、毒副作用等。作为患者,一般不要擅自购药,一定要在医药人员指导下购药。

    6 误区六:盲目联合用药 一些患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将数种药物联合应用,以为能增强疗效。其实合用的药物越多,它们之间在药理或理化性质方面产生相互作用,引起不良反应的可能性越大,何况每一种药物对机体都是一种“外来的物质”。所以应尽量避免盲目的联合用药。

    7 误区七:打针比吃药治病好 诚然注射剂通过血管吸收比口服要快,见效就快,但实际上一些吃药就能解决问题的病,并不需要打针,何况注射给药容易引起过敏反应或静脉炎,也容易发生肿块、硬结或局部感染。再则,注射不如口服用药方便。

    8 误区八:随意停药或改变剂量 有些患者吃了几天药后,自认为症状消失,疾病痊愈了,不遵医嘱擅自停药的现象经常出现,或者求快心理作怪,求愈心切,希望药到病除,一两天不见效就加大剂量。其实这种做法徒劳无益,甚至是有害的。药物停服过早,疾病还没有彻底治愈,会留下隐患,导致旧病复发或病情反复转成慢性,尤其是对高血压、糖尿病等需终生服药的患者,随意的停药有时会危及到生命,当然当剂量超过极量时,药物也就变成毒物了。
, 百拇医药
    9 误区九:随意改变用药方式和用途 任何药物的任何剂型都有相应的适应症和给药途径,但一些患者认为注射剂的质量标准高于其它剂型,所以用作口服、外用,其实这是绝对不可取的,一方面,注射剂的生产标准比较高,价格就高,针剂用作口服或外用不经济;另一方面,由于吸收途径各不相同,用针剂口服或外用往往不能发挥药物最佳治疗效果,同时针剂还会刺激胃肠道;再一方面,许多药物都有首过效应,随意的改变给药途径会使药物失效或成为毒药。

    10 误区十:经常使用避孕药 随着我国的物质文化生活不断丰富,人们对情感方面的思维也在不断的变化,据统计大多数青年男女都有两性的经历,而且是往往是没有安全防护,现在的好多流动人口也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所以避孕药和计生用品有相当的市场。由于有市场,而且部分药品属于OTC,需要的人员可以方便的购买、使用,所以经常有关于使用避孕药出现的严重后果的报道。

    长效避孕药虽然很方便,但也有副作用,最明显的就是肠胃反应强烈,所以经常需要配合抗副反应片。长效避孕药每一片的激素含量很高,在停药之后,还需要几乎长达1年的恢复时期,让体内留存的激素药物全部自然释放完毕,否则不能确保在这期间怀孕孩子的安全。所以一般医生是不会将这种方法推荐给年轻女孩的,从现实的角度来说,这是一种即将被淘汰的避孕方法。就紧急避孕药而言,也含有大量孕激素,其副作用主要包括恶心、呕吐和月经紊乱,所以如果长期、盲目、大量服用,后果极为严重。
, 百拇医药
    11 误区十一:保健品、食品当药品使用 这种现象在农村和老年人中具有普遍性,一些人有了病,就用保健品,甚至把烟酒作为良药,这些最终会延误病情。药品是用于疾病的治疗、诊断和预防的,作用就是治病救人,而保健品顾名思义,就是用来保健和辅助治疗用的。所以作为患者,生病唯一的选择是药物;而保健品、食品则是用来平常保健和辅助治疗。

    12 误区十二:使用伪劣药品 市场上经常会出现无药品批准文号的“抗癌新药”,没有任何标志的“降糖药”以及所谓的“民间单方”、“宫廷御方”等等。一些患者确实在用,一是因为看病难、看病贵,二是因为许多病情无法用常规的药治疗。其实患者如果购买、使用了这类“药品”,不但对疾病没疗效,浪费了金钱,而且有可能危及到生命。

    药品管理法明确规定,超过有效期、变质等情况都属于伪劣药品,都不能再使用。患者可以从药品的外观加以识别,比如看(颜色、发霉、有效期等)、闻(气味)、尝(味道),一旦发现问题,应毫不犹豫的舍弃。
, 百拇医药
    13 误区十三:过分相信药品广告 国家允许OTC的广告,但是对医药广告有相当严格的审批手续以及严密的广告用语。实际上由于各种原因广告中经常会出现不规范的用语,如使用绝对化的语言、高治愈率、感谢信等等。对这些药物的使用,患者一定要明辨是非。

    14 误区十四:特殊病人用药不加以区别

    14.1 老年用药 人体的肝脏是药物转化的最重要器官,而肾脏是人体最大的药物排泄器官,老年患者的各个器官功能有所减退,所以一般要适当地减量,一般为成人的3/4。

    14.2 小儿用药 婴幼儿、儿童期人体的许多组织器官尚未完全成熟,他们对药物非常的敏感,最易受到药物的影响。所以国家有专门的儿童医院,一般的医院设有儿科,还有儿童患者用的儿童专用处方、儿童用药物以及儿童用药剂量标准等等。

    14.3 妊娠期与哺乳期用药 要充分考虑药物对孕妇的影响,药物对不同孕期胚胎的影响,药物在乳汁中的排泄,哺乳期妇女用药对婴儿的影响,所以原则上应权衡利弊后使用药物。
, 百拇医药
    14.4 糖尿病、高血压等病人用药 治疗糖尿病、高血压药物种类较多,但许多病人甚至是基层医务人员在这些病治疗方面还存在一些误区,这些误区当然包括了上面一些情况,这里还应特别强调:①不要查出糖尿病、高血压就用药,其实一般新的患者应先进行饮食控制、坚持适当的体力活动、生活有规律、保持情绪稳定等,只有经上述处理后血糖、血压控制不满意者,才用适当的药物治疗。②一旦吃药,就得按照要求服用,而且要定期复查。③无论是西医还是中医,目前还都没有解决这类病的根治问题。④不要过度降糖、降压,否则不仅使药物副作用增加,而且容易矫枉过正,非常危险。

    14.5 肝、肾功能不全病人用药 肝功能减退者可使用氨基糖苷类和头孢菌素类药物,避免使用大环内酯类、氯霉素类、四环素类、磺胺类药物,其他应减量慎用。肾功能减退者可使用或调整剂量使用大环内酯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氯霉素类、克林霉素类等,应避免使用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喹诺酮类等。

    14.6 过敏体质用药 药物的过敏反应具有普遍的多发性,我国相关资料显示高达3%-8%。药物过敏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预防的。首先,过敏体质者到医院就诊时,应将家族及自己的药物过敏史告知医务人员,从而避免过敏药物的再度使用。其次是应严格遵守药物皮试的使用规定,用前应严格做好皮试,切莫敷衍了事。即使皮试显示阴性结果,在药物应用后,仍需按规定时间作必要的留观,以进一步避免可能发生的药物反应。
, 百拇医药
    总之,病人要购买OTC,应当确诊自己是什么病,然后在药师的建议和指导下购买和使用;对医生来说用药必须在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下开写药品;在患者使用药品过程中必须遵医嘱,并按药品说明书应用。

    参考文献

    [1] 杨群华.实用药物商品知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2] 张建华,吴志勇.医药商品购销员(初级)[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5.

    [3] 王冬丽.医药商品购销员[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1,4.

    [4] 刘燕,吴美珠.优良药房工作实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9.

    [5] 仇朝东.医药商品购销员(五级)[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12., 百拇医药(王祖良)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