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A版》 > 2011年第4期 > 正文
编号:12097409
银杏达莫治疗脑梗塞临床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1年4月1日 黄萍
第1页

    参见附件(2373KB,2页)。

     [关键词] 银杏达莫; 脑梗塞

    [中图分类号] R743.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4-058-02

    急性脑血管疾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亦是中老年人致残、影响生活质量和致死的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积极有效治疗脑梗塞,能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2007年4月至7月,我们应用银杏达莫注射治疗脑梗塞,并且与血塞通治疗作对照,同时对血小板聚集率、血粘度、纤维蛋白原进行检测,现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选择:列入观察病人均为我院住院病人。治疗组:男性36例,女性10例,年龄52—89岁之间,平均为70.5岁。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8例,年龄45—82岁,平均为58.88岁。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病情程度、发病距开始用药时间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所选病例均符合第四次全国脑血管会议制定的脑梗塞诊断标准,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有缺血性病状,均有明显的神经症状和神经系统定位。

    1.3 方法 治疗组应用银杏达莫注射液20ml加入0.9%NS250ml,每日一次,视病情治疗1—2疗程。对照组应用血塞通0.4加入0.9%MS250ml静脉注射,每日一次,疗程同治疗组,依病情需要均使用神经营养剂,支持治疗两组相同(如降血压、控制血糖等)。

    1.4 疗效制定标准 参照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生活状态进行评分,两组病人在治疗前及治疗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对比观察临床疗效,分为基本治愈,显效、进步、无效、恶化、死亡。

    1.5 实验室检查 病人在治疗前后分别作血小板、血小板聚集率、全血粘度和纤维蛋白原,及其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等检测,便于比较。

    1.6 统计方法

    1.6.1 疗效对比应用X2检验。

    1.6.2 实验室指标采用x±s,并应用T检验。

    2 结果

    2.1 疗效组对于脑梗塞的总有效率为93.47%,对照组为83.33%。

    表1 两组治疗脑梗塞临床效果比较

    两组治疗相比,经统计学处理,X2=4.77P<0.05,有明显差异说明治疗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

    2.2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全血粘度(高切)、血浆粘度均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纤维蛋白原改变明显(P<0.05)。

    2.3 安全性验证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进行肝、肾功能心电图等检查,未发现对上述指标有副作用。

    3 讨论

    缺血性脑血管的最核心的问题是神经细胞损害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因此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任务是保护和恢复神经细胞功能。在多数情况下,此类疾病还与血管内血栓形成有关,血栓形成多是由于血液的流动性极度降低或丧失及血液粘稠度极度升高的结果。血栓形成多以血液粘度增高为明显的前驱表现,血液流变学指标升高有可能标志着血管疾病的开始或加重,大多数脑血管疾病均存在血液流变学的异常,纤维蛋白原也是诱发血栓性疾病的原因之一。

    银杏达莫注射液是第四代银杏叶提取复合针剂,主要有效成分为:银杏黄酮(24%),银杏苦内酯(3.1%),白果内酯(2.8%),双嘧达莫(10%),其药理作用具有双向调解血管张力,抗血小板活化因子,抑制血栓素,具有抗凝血栓,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并有改善细胞代谢及末梢血液循环的作用,该药有效成分具有多方面生物效能,大量基础和临床研究证明,银杏达莫可以增加红细胞变形能力和携氧能力,从而改善缺血细胞血流量提高缺氧组织对氧和葡萄糖的利用率,促使大脑循环、代谢,改善记忆功能,银杏内酯特异性拮抗血小板活化因子,抑制血小板的活化与聚集,降低血液粘度,双嘧达莫双重阻断血小板的聚集,增加缺血区的血液灌注,减少缺血面积,抑制血栓形成,以利于阻塞的血管在通。黄酮类化合物可降低患者全血比黏度、血浆比粘度,血浆纤维蛋白等,促使红细胞解聚,从而降低血液粘度。

    本组经过临床治疗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对脑梗塞的治疗起效较快,疗效明显,比血塞通注射液更显著的改善血液流变学状态,降低血粘度,增加血流量,改善脑供血供氧,且用药安全,适应临床应用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373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