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A版》 > 2010年第8期 > 正文
编号:12025018
子宫切除术治疗产科出血28例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0年8月1日
第1页

    参见附件(1425KB,2页)。

     [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切除术在治疗产科出血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对2004年5月~2009年5月我院收治的28例产科出血行子宫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产科出血行子宫切除术的指征主要为胎盘因素及子宫收缩乏力所致的失血性休克。 结论 做好育龄妇女计划生育和孕产妇监测、宣传教育,正确掌握剖宫产的手术,预防产科并发症,可有效降低产科子宫切除率和围生儿死亡率。

    [关键词]子宫切除术; 产科出血; 胎盘因素

    [中图分类号]R713.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8-069-01

    产科出血严重地威胁着孕产妇的生命,病情复杂而凶险,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研究报道,1996~2000年我国死亡的孕产妇中产科出血居首位,占50%,而且产后12h是产科出血的最“危险时期”[1]。适时的子宫切除术是治疗产科出血的有效地抢救手段,可以挽救产妇生命。本次研究对我院收治的28例产科出血行子宫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4年5月~2009年5月我院收治的28例产科出血行子宫切除术的产妇,其中剖宫产18例,占64.28%,阴道分娩10例,占35.72%;年龄23~42岁,平均(34.36±5.28)岁,初产妇11例、经产妇17例;分娩时孕周<28周2例、28~37周8例、>37周18例;人流史最多为4次。术前诊断为前置胎盘5例,胎盘早剥5例,胎盘植入5例,宫缩乏力6例,子宫破裂3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4例。12例产妇行全子宫切除术,16例行次全子宫切除术。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2009年5月我院收治的28例产科出血行子宫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手术时机、子宫切除指征、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等情况。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产科子宫切除率

    2004年5月~2009年5月我院产科总分娩数19562例,子宫切除28例,发生率为0.14%,其中剖宫产7975例,子宫切除19例,发生率为0.24%,阴道分娩11587例,子宫切除9例,发生率0.08%,剖宫产与阴道分娩的子宫切除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手术时机及术式的选择

    28例因产科出血行子宫切除术者,其中17例子宫切除是在剖宫产手术过程中实施,3例是在剖宫产术后8h腹腔内大出血实施子宫切除术,8例是在阴道分娩后2~72h大出血行子宫切除术。产科出血在给予宫缩剂、宫腔填塞、按摩子宫、结扎子宫血管、缝扎止血等处理无效时,则需行子宫次全切除术。对阴道出血不止、子宫下段出血不止、子宫下段裂伤者行子宫全切术。12例产妇行全子宫切除术,占42.86%,16例行次全子宫切除术,占57.14%。

    2.3 子宫切除术的指征

    28例产科出血行子宫切除术的指征主要为:前置胎盘、胎盘植入、胎盘早剥、子宫收缩乏力、子宫破裂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子宫切除术中,胎盘因素共15例,占53.57%,占比例最高;子宫收缩乏力所致的出血性休克位共6例,占21.43%,居第二位;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4例,占14.29%,排第三;子宫破裂3例,占10.71%。剖宫产和阴道分娩的子宫切除术指征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4子宫切除术的并发症

    术前并发症主要是失血性休克13例,占46.43%;术中并发症主要为手术出血17例,占60.71%;术后并发症主要为伤口感染3例,胎盘早剥等导致的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轻中、度贫血21例。

    2.5预后

    28例行子宫切除术的孕产妇中,1例死于胎盘早剥等导致的急性肾功能衰竭;3例术后伤口感染和21例轻中、度贫血经抗感染和输血等对症支持治疗后很快康复出院。围产儿共30例(2例双胎),3例死于子宫破裂、前置胎盘和胎盘植入。

    3讨论

    产科出血严重地威胁着孕产妇的生命,在我国是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而适时的子宫切除术是治疗产科出血的有效地抢救手段,可以挽救产妇生命。本次研究显示,产科子宫切除发生率约为0.14%(28/19562),高于国外报道的0.041%~0.080%[2]。剖宫产时子宫切除发生率为0.24%(19/7975),与国外报道的0.06%~0.37%[3]相似,但低于国内王德芬报道的0.45%~0.61%[4]。阴道分娩时子宫切除发生率为0.08%(9/11587),与国外报道的0.02~0.08%[3]一致。胎盘因素及子宫收缩乏力所致的失血性休克是产科出血行子宫切除术的主要指征,本组胎盘因素共15例,占53.57%,居首位。

    虽然子宫切除是治疗产科出血的最有效方法,但对于年轻、无子女的孕产妇要慎重。在给予宫缩剂、宫腔填塞、按摩子宫、结扎子宫血管、缝扎止血等处理无效时,才行子宫次全切除术;对阴道出血不止、子宫下段出血不止、子宫下段裂伤者行子宫全切术,注意要严格掌握手术指征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425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