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B版》 > 2012年第2期 > 正文
编号:12193687
383例育龄妇女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2年2月1日 杨美芹
第1页

    参见附件(1959KB,2页)。

     【摘要】目的 摸清栖霞区育龄妇女的死亡情况,探讨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更好的做好育龄妇女的保健工作。方法 对2005-2011年栖霞区户口的育龄妇女死亡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育龄妇女死亡383例,死亡率为 70.94 /10万。前三位的死因为:恶性肿瘤、意外死亡、心脑血管疾病。其中恶性肿瘤前三位是:乳腺癌,胃癌,肺癌。

    【关键词】育龄妇女 死亡原因 干预措施

    中图分类号:R195.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2-372-02

    育龄妇女死亡直接影响到育龄妇女的期望寿命和社会、家庭的稳定,为了更好的做好育龄妇女的保健工作,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现将栖霞区2005-2011年户口的育龄妇女死亡资料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为2005-2011年栖霞区户口所有死亡的15-49周岁妇女。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有妇保专干到公安部门抄录死亡育龄妇女名单、死亡时间、死亡地点、死亡原因,然后与各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计划生育部门核实资料,准确无误后进行统计。

    2 结果

    2005-2011年我区育龄妇女平均总数为539917人,死亡的育龄妇女383人,死亡率为70.94 /10万。

    2.1 各年的死亡人数及主要死因构成(见表一),各年及各种疾病的死亡率(见图一)

    2.2 育龄妇女死亡年龄分布

    15~岁13人占3.39%,20~岁22人占5.74%,25~岁28人占7.31%,30~岁39人占10.18%,35~岁66人占17.23%,40~岁99人占25.85%,45~49岁116人占30.29%。各年龄段、各病种死亡构成比见表二与图二。

    2.2 育龄妇女死因顺位:恶性肿瘤中乳腺癌占第一位,其它疾病中心血管疾病占第一位,意外死亡中交通事故占第一位。(详见表三)

    3 讨论

    3.1 栖霞区2005~2011年死亡育龄妇女383例,平均死亡率为70.94/10万,2009年死亡率为95.87/10万,为历年最高,同青岛市四方区妇幼保健所[1]调查结果一致,与我国人口死亡率基本相似。

    3.2 各年龄段的死亡人数和死亡原因皆不同。年龄越大死亡率越高,与文献报道相一致[2]。表二中可以看出各年龄段的死因构成存在着差异,年龄越小,因意外原因导致死亡越多。而恶性肿瘤、其它疾病导致死亡率随着年龄呈上升趋势。因此,妇女保健中的干预措施要有针对性:年龄小的,要加强安全、人生观教育,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年龄大的,要加强肿瘤防治,每年进行健康查体,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3.3 育龄妇女主要死因前三位为恶性肿瘤、意外死亡、心脑血管疾病。

    3.3.1 恶性肿瘤占本区育龄妇女死亡原因第一位 恶性肿瘤的前五位分别是乳腺癌、胃癌、肺癌、肝癌、子宫癌。乳腺癌居恶性肿瘤死亡第一位。我区近年来开展农村妇女“两癌”筛查及城镇妇女妇女病普查工作中,对女性恶性肿瘤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取得良好效果,恶性肿瘤病人生存率得到一定的提高。

    3.3.2 意外死亡是育龄妇女死亡原因的第二大相关因素 调查显示,意外死亡117例,占育龄妇女死亡构成比的30.55%。意外死亡中的前三位为交通事故、自杀、猝死。交通事故居意外死亡原因第一位,要做好交通法规的宣传,提高人们的交通安全意识,是全社会的责任,需要各级政府和各个部门的共同努力。

    3.3.3 心脑血管疾病是影响本区育龄妇女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 心脑血管疾病致残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且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该类疾病的发生可能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食物趋于精细化、高脂肪、高热量饮食增加有关。因此,应提高育龄妇女科学合理膳食,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运动,可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3.4 积极开展一、二级预防,加强健康教育,提高人口素质,是控制疾病的有效措施之一。

    育龄妇女死亡与育龄妇女自我保健能力、生活习惯、心理素质以及社会、经济、卫生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959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