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B版》 > 2012年第2期 > 正文
编号:12193396
小夹板联合中药治疗四肢骨折不愈合和延迟愈合192例
http://www.100md.com 2012年2月1日 龚洪国
第1页

    参见附件(2539KB,2页)。

     【摘要】目的 探讨小夹板联合中药治疗四肢骨折不愈合和延迟愈合192例的疗效观察。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192例四肢骨折不愈合和延迟愈合的患者随机分为药物小夹板组和小夹板联合中药外敷内服(综合组),各96例,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小夹板组复位优良率为78.28%,功能优良率为71.92%;综合组复位优良率为86.62%,功能优良率为71.92%,2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小夹板联合中医治疗四肢骨折不愈合和延迟愈合效果优于单一药物小夹板,值得今后临床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四肢骨折 药物小夹板 中药内服外敷 疗效

    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2-124-02

    多年来,多发严重性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难题,其中,骨折延长愈合和骨折不愈合发生率也越来越多,也是医师视为主要的棘手问题。本文通过小夹板联合中药治疗四肢骨折延迟愈合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92例四肢骨折不愈合和延迟愈合的患者随机分为小夹板组和小夹板联合中药外敷内服(综合组),各96例。小夹板组中男58例,女38例,年龄l4~56岁,平均年龄46.8岁,其中开放性骨折36例,闭合性骨折60例;肱骨骨折26例,股骨骨折32例,胫骨骨折38例;综合组男56例,女20例,年龄16~54岁,平均46.5岁,其中开放性骨折40例,闭合性骨折56例;肱骨骨折30例,股骨骨折30例,胫骨骨折36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类型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的患者通过一定时间确诊后先进行复位,对于骨折不愈合者,常规显露骨折端,清理骨折端硬化及增生的瘢痕,并对髓腔进行疏通,复位骨折;而骨折延迟愈合者常规显露骨折,保留已形成的骨痂,将骨折端硬化骨和增生的瘢痕进行清理,同时疏通髓腔,复位骨折。

    小夹板组:采用普通的杉树皮做外夹板,夹板的一面放薄海绵,并将其固定,制定好小夹板后,配置药物。药物主要组成部分为:自然铜、当归、红花、乳香、黄柏、没药、独活、丹参等,将其粉碎成细末,再配以凡士林制成糊状备用。将配置好的中药涂于小夹板海绵面,贴于患处,用绷带进行固定。药贴每2天更新1次。

    综合组:在小夹板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药内服。方剂主要组成部分为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远志、丹皮、肉苁蓉、枸杞子、泽泻、小茴香、鹿茸等,水煎温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用。

    1.3 疗效评定

    参考有关文献[1],将治疗效果进行复位和功能评定,各分为优、良、一般、差4个等级。

    复位评定:优:愈合无畸形,骨折对位对线良好,无压痛和叩击痛,无异常活动,并且有连续性骨痂的形成,功能基本恢复;良:骨折对位对线和功能有明显好转,无异常活动,偶有轻微的疼痛;一般:功能有明显改善,有异常活动发生,疼痛明显,但能忍受;差:骨折未愈合,功能障碍,疼痛难以忍受。

    功能评定:优:无功能损伤,疼痛消失,未有麻木现象,骨折无畸形,功能基本恢复;良:有轻度功能损伤,但主观症状不明显,有轻微畸形,功能有明显改善;一般:功能损伤与正常差距大,有轻度疼痛和麻木感,畸形明显,但尚能维持工作和生活;差:功能损伤大,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畸形明显,疼痛和麻木严重。

    1.4 统计数据处理

    本组数据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通过x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小夹板组复位优良率为78.28%、功能优良率为71.92%;综合组复位优良率为86.62%,功能优良率为71.92%,2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3 讨论

    四肢骨折不愈合和延迟愈合是临床常见的骨折治疗棘手难题,也是影响功能恢复的主要顽固所在,一直以来都是临床不断研究和亟待攻克的难题。

    3.1 骨折不愈合和延迟愈合常见部位

    从多年的临床经验来看,骨折不愈合和延迟愈合常发生于血液循环缓慢或血运较差的部位[2],因此常发生于股骨颈骨折、胫骨中下1/3骨折、桡骨远端骨折等。提示临床在治疗以上骨折时,要提前预防发生不愈合和延迟愈合的可能,尽量做到防范于未然,降低其发生率,促进骨折愈合。

    3.2 骨折不愈合和延迟愈合原因

    发生骨折不愈合和延迟愈合既有内因也有外因,主要表现在:(1)治疗后期患者身体素质、年龄、营养的影响;(2)固定材料的稳定性不牢,固定时间不够;(3)切口感染;(4)手术切开复位而导致的广泛性剥离骨膜和软组织,从而影响骨痂的形成;(5)功能锻炼时间和强度安排不当所致等。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要采取措施,排除这些因素的干扰,从内外因素中铲除骨折不愈合和延迟愈合的发生。

    3.3 中医角度分析

    从中医角度分析,骨折愈合属于“淤去、新生、骨合”的过程[3],其关键是活血化瘀,《正体类要·序》中有记载:“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医学入门》也提到过:“折伤专主血论”,因此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血为治疗之本。内服外敷法一直是中医推崇的治疗方法,也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并有相关记载,其中《理瑜骈文·略言》指出:“外治治疗即为内在之理,外治之药即为内治之药,所异者法也”。而在现代临床中,内服外敷的方法在骨科得到重视,而且此法方便、易操作、实惠、适用范围广。本组中所采用的小夹板联合中药药物外固定,既达到治疗效果又能发挥固定作用。外敷药物中自然铜散瘀止痛,续筋接骨;红花活血通径、散瘀止痛;乳香活血行气,通经止痛,消肿生肌;三药共奏活血止痛行气之效。当归补血活血;独活散寒,止痛;丹参祛瘀止痛,凉血消痈,诸药合用,共达活血、生血、行气、续筋接骨之目的。

    此外,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骨折不愈合和延迟愈合与肾虚有密切关系,肾虚则髓弱,髓弱则骨枯,骨枯则骨不连,因此内服药以调补肝肾,强筋壮骨的汤药为主。本组选用八珍汤加减,方中熟地黄、山茱萸、山药主“补”,配以肉苁蓉和枸杞子补益之功更佳;丹皮、泽泻主“泻”,左以茯苓、远志,不仅可达通路开窍之效,而且能够祛痰除垢,交通心肾,促进骨折愈合。再加以鹿茸统领诸药,鹿茸本为角骨,用以引新骨生向愈,更显起效。

    外敷与内服要合用,筋骨并重,相得益彰,补肾、活血、行气等共行,能有效改善骨折不愈合和延迟愈合。综上所述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539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