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B版》 > 2012年第2期 > 正文
编号:12193395
中西医结合治疗尿毒症所致顽固性皮肤瘙痒80例
http://www.100md.com 2012年2月1日 丁文
第1页

    参见附件(2834KB,2页)。

     【摘要】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尿毒症所致顽固性皮肤瘙痒80例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80例患者进行中西医联合治疗,并对其临床疗效及瘙痒程度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临床疗效达92.50%,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尿毒症,其瘙痒程度明显优于单纯西医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尿毒症顽固性皮肤瘙痒临床疗效确切,能够改善患者皮肤瘙痒症状,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中西医 尿毒症 顽固性皮肤瘙痒 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69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2-123-02

    目前,顽固性皮肤瘙痒是尿毒症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30%,单纯的透析治疗可增加瘙痒发生率至60%。严重影响了患者日常生活,同时会随着病程的发展而逐渐加重,所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对80例患者进行治疗,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160例符合尿毒症诊断标准并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按照原发病类型分为慢性肾小球肾炎76例、高血压36例、糖尿病32例、其他原因引起的肾病16例。然后对16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为单纯西医组80例、中西医结合组80例;其中单纯西医组年龄(45.9±6.8)岁、皮肤瘙痒(6.10±2.24)个月,中西医结合组年龄(46.1±4.3)岁、皮肤瘙痒(6.91±2.l9)个月。另外对160例患者中可以导致皮肤瘙痒的其他皮肤科疾病均给予剔除;同时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最后经统计学处理分析后发现两组患者原发病、年龄、皮肤瘙痒等基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控制饮食、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促红细胞生成素及降压和控制感染等对症治疗以及行规律血液透析;在治疗期间所选的160例患者给予抗组胺药物、活性维生素D3,等对症治疗以及加用紫外线照射(每次30min左右,每周3次,连续4周)。

    而中西医结合组则在上述基础上加用中医疗法,即给予患者中药汤剂口服和中药熏洗疗法。其中中药汤剂选用附子6g、菟丝子15g、何首乌20g、肉桂6g、党参15g、生地黄20g、苍术6g、黄柏6g、荆芥6g、丹参15g、赤芍15g、红花6g、当归15g、甘草3g,每日1剂、早晚温服,4周1个疗程;中药熏洗疗法为选用大黄50g、当归40g、川芎45g、益母草60g、蝉蜕35g、白鲜皮50g、白蒺藜35g以及防风40g和细辛15g,然后对其煎煮、利用蒸气对患者进行熏蒸,并取其液体外洗(每日1次,每次15~20min),4周1个疗程,共观察1个疗程。

    1.2.2 研究方法 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与治疗后进行疗效程度评定和瘙痒程度评分。

    1.2.3 评定方法 疗效评定方法 显效:皮肤瘙痒明显缓解,白天无瘙痒、夜间偶有瘙痒;有效:皮肤瘙痒部分缓解,仍有轻微瘙痒,但不影响日常生活及睡眠;无效:皮肤瘙痒无缓解,昼夜均有瘙痒,并影响日常生活和睡眠。

    瘙痒程度评分方法据100mm刻度法来分度,即用100mm刻度法来表示瘙痒程度,其严重度从左至右依次加重,范围为0~100mm,进而对瘙痒程度进行量化评分。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采用t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

    注:总有效率比较x2=15.32,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瘙痒程度评分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瘙痒程度评分结果(mm)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t=2.12、P=0.032<0.05,与单纯西医组治疗后相比t=-2.08、P=0.041<0.05;提示中西医结合组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西医组。

    3 讨论

    目前,对尿毒症顽固性皮肤瘙痒的病因及其发生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与之相关的解释有皮肤干燥学说、血浆组胺水平和肥大细胞学说、甲状腺功能亢进学说及免疫、炎症相关假设学说等等。而在治疗上可给予加强透析、增加血液滤过次数,然而由于价格较昂贵,往往给患者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而对于服用抗组胺药物、涂抹外用药物等,效果又不十分显著。

    然而祖国医学对于该病早就有相关记载,将其归为“风骚痒”、“痒风”范畴。因为“诸痒皆属于风,皆属于虚”,故而本病为本虚标实之证,究其发病原因,我们认为是此类患者多为脾肾两虚,则气血不足、血虚生风、生燥,肌肤失养,因此造成肌肤干燥、脱屑、瘙痒等;其次此类患者多为久病,那么则久病必瘀,瘀血现象更加重了血虚生风的发生。所以对此类患者的中医治疗,我们遵循“温肾补虚、化瘀通络与消风止痒”的原则,方中附子与肉桂为君药,具有温肾补阳之功效,而生地黄、赤芍、红花等中药则能养血、润燥和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为臣药;另外荆芥与防风则能祛风止痒,所以此方可以标本同治。最后我们对80例患者又加用了中药熏洗疗法,采用了诸如当归、川芎、益母草、蝉蜕、白鲜皮、白蒺藜以及防风和细辛等中药,更增加了宣通腠理、养血活血与疏通经络之功效,因此使祛风止痒之作用大大增强。所以通过本次对80例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无论从疗效上、还是在瘙痒程度上均比单纯的西医治疗更加有效(P<0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834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