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B版》 > 2011年第4期 > 正文
编号:12097461
肥厚型心肌病的心电图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1年4月1日 张波
第1页

    参见附件(2749KB,2页)。

     【摘要】目的 探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改变。方法 对临床确诊的42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电图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心电图均有异常改变,其中以ST-T改变最为常见,其次是异常Q波和左室高电压表现,亦可见心律失常等心电图表现。结论 肥厚型心肌病与心电图异常有相关性。

    【关键词】肥厚型心肌病 心电图

    中图分类号:R540.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4-381-02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hanges of electrocardiogram in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Method To analyse electrocardiogram changes in 42 patients with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Result All cases had abnormal ECG, the most frequent abnormal was ST segment and T wave changes. The second was left ventricle high voltage and abnormal Q wave. the third was arrhythmia,etc. Conclusion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are in relation to electrocardiogram abnormality.

    【Key Words】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Electrocardiogram

    肥厚型心肌病由于临床症状无明显特异性,心电图表现尽管敏感性较高,但仍然缺乏特异性,在临床工作中往往出现误诊。本文对我院近年来确诊为肥厚型心肌病的42例患者的心电图及其他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目的为了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识别,明确心电图在肥厚型心肌病临床诊断中的重要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42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是我院2001-2009年收治并确诊的患者,男性30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45.16±14.82岁。患者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患者因胸闷、气促、心悸就诊较多见,共33例,占78.57%,有黑蒙晕厥病史者4例,占9.52%,不典型心绞痛者5例占11.9%,单纯体检发现心尖肥厚者5例,占11.9%。听诊胸骨左缘3-4肋间或心尖部闻及收缩期杂音有杂音者21例,占50%。

    1.2 检查方法 所有病例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及12导联同步心电图检查。超声检查使用仪器为ALT3500型,探头频率为3.5MHZ,心电图检查设备为GE-1200ST。

    超声心动图诊断标准:肥厚的室间隔呈纺锤状凸入左室流出道,左室流出道<10mm,舒张末期室间隔(IVS)厚度≥15mm,室间隔/左室后壁≥1.3,SAM征阳性。

    心电图按常规12导联记录,评价采用《临床心电图学》所制定的标准。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统计软件处理,以±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作t检验,计数资料作卡方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42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均经彩色超声多普勒心电图确诊,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6例,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36例,其中单纯心尖肥厚型心肌病4例,游离壁和/或室间隔肥厚32例。42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电图均有异常,以ST/T改变(占100%)、异常Q波(64.29%)和左室高电压(47.61%)为多见,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和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异常改变不完全一致,心电图表现见表1。

    表1 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和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表现

    3 讨论

    肥厚型心肌病无特异性临床症状,因胸闷、气促、心悸就诊较多见,患者活动后呼吸困难发生率较高,发生机制主要为舒张功能不全造成心室充盈受损,引起左心室舒张压升高,并继发左房压和肺静脉压升高所致[1]。因此临床上初诊容易造成误诊。

    在本文42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电图异常表现中, 均可见ST段和/或T波改变,初诊常常被误诊为“心肌缺血”、“急性冠脉综合征”。对肥厚型心肌病组织学检查时常可见到伴有心肌细胞排列紊乱的奇异的肥大心肌细胞,电镜下也可见到心肌肌丝的组织构造紊乱,且病变严重分布广泛,因此在心室复极时心外膜细胞、M细胞、心内膜细胞在电学上的非均质性导致了ST-T改变。ST段下移大多为水平型压低,少数为下垂型压低。在T波异常中,主要表现为T波倒置,常呈对称型倒置,貌似“冠状T”。其原因考虑T波形态、倒置深度主要取决于基底部和心尖部心肌的最终综合向量的指向,不同方向的向量相互抵消后,指向心尖的复极向量将比单纯心尖部肥厚的向量减弱,故出现T波倒置的形态[2]。因此在心电图上见到这种典型T波深倒置的患者,需要考虑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且在有ST-T改变的患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时,一定要按照常规作系列标准切面,尤其是对心尖部作仔细扫查,以免漏诊、误诊。

    异常Q波在肥厚型心肌病的心电图中也常见,其发生率各家报道不一,大约在50%左右。关于异常Q波的发生机制,电生理研究显示Q波形成是由于室间隔的心肌肥厚自左向右的初始QRS向量增大所致,对室间隔肥厚切除或消融术后Q波可消失[3]。而且同一导联的T波直立。本组中Q波异常患者,宽度均<0.04s,Q波深度均>0.2mv。由于肥厚型心肌病异常Q波有一定的特征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749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