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B版》 > 2010年第8期 > 正文
编号:12025348
16例上颈椎损伤患者的护理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10年8月1日
第1页

    参见附件(1369KB,2页)。

     【摘要】目的探讨上颈椎损伤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6例因上颈椎损伤入院的患者实施统一规范的护理管理,密切跟踪观察。结果16例患者均康复出院无并发症,对护理效果满意。结论统一、科学和规范的围手术期护理原则是减少护理并发症、保证手术效果、预防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上颈椎损伤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中国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8-050-02

    16 cases of patients with upper cervical injury nursing

    Xu Chunrong

    Shuangliu County, Sichuan Province,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Sichuan Shuangliu 610 200

    【Abstract】Objectiveof the upper cervical spine injury in perioperative nursing. Method16 case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because of upper cervical injury patients admitted to implement a unified standard of care management, closely following observation. Results16 patients were discharged without complications, and satisfactory care. ConclusionThe unity of science and normative principles of perioperative nursing care to reduce complications and ensure the results of operation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prevent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Key word】cervical spine injury on perioperative nursing

    随着人们社会活动的增加,颈椎复杂的创伤和疾病越来越多,上颈椎损伤即是其中之一。早期诊断和及时的外科干预是提高上颈椎损伤治疗效果的重要前提。上颈椎损伤的手术难度大,围手术期的护理要求高,医患需同时面对极大的风险。本科自2006年以来,连续收治16例上颈椎损伤患者,其间实施了统一规范的护理,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无1例手术和护理并发症发生。总结护理体会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共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22~74岁,平均43.27岁。工伤3例,车祸9例,摔倒3例,银屑病致上颈椎慢性炎症1例。寰枢关节半脱位5例,齿状突骨折9例,C1-2脱位1例,Jefferson骨折1例。

    1.2治疗方法

    枕颈融合术5例,C1-2椎弓根螺钉固定4例,齿状突螺钉C1、2固定1例,齿状突螺钉C2、3固定1例,齿状突螺钉C1、2椎弓根螺钉固定1例,C1、2椎弓根C3侧块螺钉固定1例,保守治疗3例。

    2护理措施

    2.1心理抚慰

    颈椎伤病由于部位特殊,靠近延髓,周围有大血管及神经通过,故手术的风险高,患者心理负担重。护士应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心理评估和抚慰,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并互相有效沟通,适当解释手术意义、大致过程、颈椎手术的特点,同时介绍如何配合手术的经验,以增加患者和家属的安全感和信心,减轻其顾虑,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治疗和护理。

    2.2床上活动

    由于解剖和生理的特殊性,寰枢椎脱位后,如前移5 mm或伴后移位时危险性很高,可压迫上颈段脊髓,甚至危及呼吸中枢[1]。患者和家属往往被告知需颈部制动,尤其是外伤后合并其他部位损伤的患者思想负担重,全身肌肉僵直,不愿进行床上活动,给护理工作增添了难度。护士应教会患者床上活动四肢和抬高尾骶部的方法并检查和评估患者的全身皮肤受压状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2.3体征监测

    手术前后应严密监测血压、脉搏、呼吸、观察脊髓神经功能和意识状态。上颈椎手术可影响延髓呼吸中枢,易引起呼吸功能减弱。由于手术的牵拉刺激,术中在颈髓周围减压咬骨的操作以及周围血肿的压迫均可造成或加重脊髓和神经的损伤,患者可出现声音嘶哑、术前症状加重,甚至出现四肢感觉运动障碍、大小便功能障碍或瘫痪,所以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四肢感觉和运动是否存在,可嘱患者握拳、抬腿,应连续观察2 d。大部分损伤是可逆转的,故及时发现、及时处理至关重要。

    2.4大小便训练(简称二便训练)

    体位和环境的改变可导致尿潴留和便秘。术前床上排便训练便于术后护理,可预防置管引起的尿路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术后即给予间歇夹管放尿,次日可拔除尿管。鼓励患者多饮水、多食粗纤维食物,适当床上活动是预防便秘的有效手段,必要时可给予开塞露通便或者口服通便药物。

    2.5气管推移

    主要用于颈前路手术。因颈前路手术的入路系经颈内脏鞘(包在甲状腺、气管与食管三者外面)与颈血管神经鞘(包括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内静脉、迷走神经)间隙而位于椎体前方,故术中需将内脏鞘牵向对侧,方可显露椎体前方(或侧前方)。因此,术前教会患者用自己的2~4指牵拉、向左右两侧推移气管。一般在手术前3 d进行,开始时,每次持续时间10~20 min,每天6~8次,以后推移持续时间逐渐延长至每次30~60 min左右,每天3~5次。体胖颈短者应适当延长时间。为获得较好的推移训练效果,要求将气管,食管推移过颈部中线,以不发生呛咳为准,便于术中暴露椎体间隙。

    2.6呼吸锻炼

    术前指导并督促患者戒烟,教会有效咳嗽和深呼吸的方法,促进痰液排出,减少肺部感染并发症的发生。锻炼方法:(1)深呼吸练习:吸气时双肩放松,气体由鼻吸入,然后屏住2 s左右,呼气时用口慢慢呼出;(2)有效咳嗽练习:先深吸气,然后连续小声咳嗽,将痰液咳至支气管口,然后用力咳嗽,将痰排出;(3)吹气球练习:鼓励患者1次性将气球吹得尽可能大,放松5~10 s,然后重复以上动作。每次10~15 min,每日3次[2]。术后护士在为患者翻身时可轻叩其背部。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和化痰药物治疗不仅有助排痰还可以减轻咽喉部不适。

    2.7颈托固定

    寰枢关节作为脊柱运动范围最大的关节,承担着颈椎50%的旋转和12%的侧屈运动,因此维持寰枢关节稳定性非常重要[3]。佩戴前后二片式普通颈托还可以限制颈部过度活动,帮助颈部伤口愈合,以及促进植骨的融合。出汗多时可在颈托内衬垫干净小毛巾以保持颈部皮肤清洁干燥,长发患者应将头发梳至头顶并做好头发护理,使患者舒适。

    2.8体位护理

    搬动患者时应维持头部脊柱中立位,手术返回病房平卧6 h后可采用轴型滚动翻身法,翻身时保持头、颈、肩躯干纵轴一致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369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