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B版》 > 2010年第8期 > 正文
编号:12025106
青少年近视眼防治研究(1)
http://www.100md.com 2010年8月1日
第1页

    参见附件(2110KB,3页)。

     【关键词】青少年近视防治

    中图分类号:R1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8-337-02

    我国是世界上近视眼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并有逐年增加的趋势。防治近视眼,保护青少年视力,实为刻不容缓的问题。2008年,我国学生近视率分别为小学26.96%,初中53.43%,高中72.8%,大学77.95%。近视眼已成为危害我国学生健康最为突出的问题[1]。就我国近年来对眼球发育规律及近视眼预测、近视眼发生发展机理及近视眼防治方法研究总结如下。

    1人眼球发育规律与近视眼预测现代医学研究表明[2,3],新生儿绝大部分为远视,随着眼球发育,眼轴迅速增长使屈光力增加,向正视化发展,同时角膜变扁平、晶状体变薄缓和了屈光力的改变,使屈光度维持相对稳定。人的视觉在出生后6个月发育异常迅速,2~5岁逐渐发育成熟,6~7岁视力达到成人水平。一般认为人视觉敏感期持续至9~12岁,眼球发育须到13~18岁完成,此过程容易受视觉环境因素影响,而屈光系统变化则持续发生。根据青少年屈光发育规律,1985年汪芳润[4]提出“隐性近视”概念,积极倡导屈光监测,开展近视眼的科学预测与及早预防。2008年6 月[5]对学龄前儿童视力进行了10年连续观察分析,结果显示:4岁时的正视眼儿童至9岁时大部分成为近视眼,6岁以前的正视眼在14岁以后全部变为近视眼;11岁以前的远视眼95%以上变为正视眼和近视眼。汪芳润等[6]测定4~6岁学龄前儿童的屈光生理值分别为6岁+1.6~1.7D,5岁及4岁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110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