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B版》 > 2010年第8期 > 正文
编号:12025150
浅谈护理工作中护士不良心境的产生及对策
http://www.100md.com 2010年8月1日
第1页

    参见附件(767KB,1页)。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8-286-01

    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而又持续存在的情绪状态,心境可能是愉快,积极的,也可能是不愉快、消极的,作为持久的情绪基调,其情绪色彩很容易感染和影响整个心理状态和行为[1]。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的心境好坏对护理工作质量有着密切联系,心境好时,意味着这段时间内总的情绪状态好,而且对任何事物都持有乐观的态度,待人笑逐颜开,对做什么事都感兴趣,工作完成积极主动,对未来充满信心,反之不好的时候,看什么都不顺眼,做什么都不痛快,不顺利,在护理工作中,关注护士的精神状态,帮助她们提高情调,克服心理障碍、排除困难,减轻心理压力,提高生活质量和工作信心,是激励管理的应有之义,和重要内容,不仅有利于促进护士的身心健康,也能通过激发她们的工作热情,使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得到保证和不断提高。

    笔者通过对五十名护士,以问卷调查形式了解,认为引起不良的心境产生原因如下。

    特殊职业因素

    1.1护理工作是高风险职业,工作责任大,技术操作多,工作不规律,压力较高,过高的职业压力因素不仅会影响护士的思想情绪,还会影响护理工作质量。

    1.2由于目前我国护理人员严重短缺,医院辅助支持系统不健全,工作任务不清晰等原因,护理人员承担了大量非护理范畴工作。[2]护理人员的严重缺编,这不仅加剧了我国护理人力资源不足同时又增加了工作量,这种高强度的工作,对护理人员心理也产生较大影响,容易产生急躁心理,严重影响临床护理质量,存在护理工作不到位,病人服务不满意。

    1.3随着病人和社会对护理人员的要求增加,加上目前较为紧张的医患关系,有些人甚至对护理工作存在误解和偏见,因而护士自身的职业价值得不到体现而产生情绪低落、身心疲惫等不良因素。

    1.4由于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单调,沉闷易产生情绪低落,厌烦、抑郁等症状,[3]导致技术操作不顺利。

    1.5 生活无规律性,护理人员“三班倒”的工作特点,使她们正常生活规律被打乱,出现严重睡眠障碍,加上夜班值班时一个人工作紧张压力大,责任大等因素严重影响睡眠质量,直接导致情绪不稳定,产生焦虑、烦躁不安等消极情绪,稍有不顺,容易与病人发生冲突。

    2个人因素

    2.1个性活泼,乐观自信,善于表达,友好直率,处事镇静,兴趣广泛,宽容待人,与人相处融洽,沟通能力强,这些良好的心理素质能较好的化解心理压力。反之个性孤僻,性格内向,不善言谈,工作质量差,工作效率不高。

    2.2人际关系复杂,由于工作繁重,以及沟通技巧欠缺,护理人员与医师、患者与家属之间往往缺少必要的信息交流,不能相互理解配合,对处理周围复杂的人际关系感到困难。

    2.3家务工作繁重,护理人员作为职业女性,大多承担着家庭、工作双方面重担,既要当好医生的助手、领导和病人信赖的好护理人员,又要照顾家庭的方方面面,肩负着繁重的家务工作,在双重压力下,尤其是当家庭问题与工作发生冲突对护理人员产生负面情绪是在所难免的,工作中容易分心,从而造成发错药,打错针等等。

    2.4工作能力,工作能力的强弱与心理压力程度呈负相关,工作能力低使部分护士产生严重的思想压力,尤其年轻护士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单独执行操作时易出现偏漏,如采血、输液不能一针见血,对一些医疗器械、如心电图机、监护仪等不能熟练使用,造成抢救时手忙脚乱,引起患者及家属不满。

    2.5 病人家属,社会带来的压力,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病人和社会对护理人员要求增加,如静脉穿刺必须一针见血,尤其是目前较多的独生子女,一人生病,全家跟随,在未注射前就施加一定压力,往往加重护士的心理压力,产生担心、焦虑的心情,结果反而很难一次穿刺成功,甚至因没有好的开头而影响全天的心情。

    总之,心境对人的生活活动有很大的影响,积极良好的心境有助于克服困难,提高工作效率,不良的心境使人感到厌烦、消沉。因此对自己或他人心境的觉知,有助于克服消极心境。我们应当学会做心境主人,努力培养和激发积极的心境,使自己经常保持良好的心境,不断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3 对策

    3.1提高护士的工作技能与适应能力。一方面通过加强护士业务能力的培训,帮助护士不断掌握快速发展的护理新知识、新技术;一方面培养护士积极情感,加强其意志锻炼,提高其心理耐受力。

    3.2建立合理值班系统。作为管理者要考虑人力资源配备,合理安排弹性排班,根据科室特点,如晚上一人值班时,工作忙不过来,可按排一人帮班,以避免护理人员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

    3.3建立社会支持系统,提高护士社会地位。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媒体对护士工作加以宣传,呼吁社会家庭对护理职业的理解,和支持,消除世俗的社会偏见,切实提高护理人员在医院及社会的地位,让社会更多地了解和尊重护士。

    3.4加强心理知识的学习。科学合理的制定学习目标,量力而行,科学的安排时间,做适当的体育活动及健身运动。通过学习掌握压力应对技巧,寻找适合自己的减压方法,如旅游、听音乐茶座、转移注意力等。

    3.5 建立心理支持系统,包括朋友、同事、家人、心理咨询专家等。建立心理支持系统能协调医护、护护、护患关系,化解矛盾、缓解护士心理压力,给护士提供心理帮助,并增加护士关注心理健康的渠道,尤其是同事支持系统。护理部可通过建立多种有效沟通渠道,倾听护士烦恼,比如定期以召开座谈会的形式交流情感、舒缓压力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767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