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大视野·医学分册》 > 2019年第7期
编号:13318398
乌鲁木齐市医疗机构丙型肝炎病例诊断及报告质量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9年4月1日 《健康大视野》 2019年第7期
     3 讨论

    丙肝属于法定报告的乙类传染病,一般由首诊医生负责填写丙肝的传染病报告卡,再由医院内负责传染病报告的医务人员收集并录入网络直报系统,2008年卫生部发布的《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4]作为丙肝诊断、报告的行业标准。丙肝的诊断除抗-HCV阳性外,HCV RNA阳性作为实验室确证的金标准,如果只有抗-HCV阳性一个指标,要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肝功检查、组织病理检查、影像检查等作出临床诊断。本次调查发现,丙肝的网络直报数据存在较多的问题,丙肝网络报告数据质量总体偏低。

    本次调查显示,省级、市级均存在一定的漏报现象,总的漏报率为29.64%;明显高于河南、四川两省调查的结果[5-6],除了重复报告病例外,考虑一方面是由于多数抗-HCV阳性者是来自门诊或体检中心往往信息资料不全,未进行上报;另一方面,漏报的主要原因是:1)丙肝起病隐匿,多数患者症状不明显[7],症状的严重程度与肝脏病变的发展不成正比,如果病人只做抗-HCV筛查,未进一步开展HCV RNA检测,无其他异常表现將很难做出明确的诊断,部分医生
, 百拇医药
    忽略了这部分丙肝病例的报告,而造成漏报;2)除感染科的医生外,其他科室的医生多数对丙肝的诊断标准不了解,从而忽略了丙肝的诊断,导致丙肝病例的漏报。3)省级医院的漏报率要明显高于市级医院,可能是省级医院患者数量大疾病种类多,医生工作量大容易疏忽,还有是省级医院的医生主观认为有些病人是基层医院转诊过来,应该已经报过不用再进行上报等原因造成的。

    本次调查发现,丙肝误报的情况比较突出,其中89.36%的误诊病例是将抗-HCV阳性而HCV RNA阴性病例进行了上报,这部分病例已经是治愈或者自愈的,不应在纳入报病范围;还有6例病例是月龄不足3月的新生儿,单凭抗-HCV阳性不能判断,需要进行随访做出诊断;4.26%是责任心不强将抗-HCV阴性或乙肝报成了丙肝。

    医生的问卷调查均表明,医生对丙肝诊断报告标准掌握参差不齐,与国内其他地区调查一样[8-12],总体上对丙型肝炎诊断标准、法定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及网络报告的标准等准确掌握度较低。其对诊断标准的判断正确率仅在50%左右,这种情况是造成丙肝误诊和漏诊的主要原因。本次调查临床医生对丙肝诊断标准的判断正确率也只达到了65.96%,与天津市2014年对医疗机构的调查水平基本相同,市级医院的判断正确率更低。标准掌握不准确直接导致实际工作中对诊断病例的判断不正确,从而错过病人的最佳治疗期[13]。
, 百拇医药
    调查发现,丙肝诊断标准在医疗机构中并未统一执行,医生诊断报告的依据、标准不尽相同,未给予丙肝足够认识而导致上述错误,建议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以提高他们的诊疗水平和报告水平,通过丙肝的筛查,达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控制丙肝传播的目的,通过高质量的报病疫情为政府决策和掌握公众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 王青,陈园生,王晓军,等.重庆市慢性乙型、丙型肝炎患病率调查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1):4005-4006,4011.

    [2] 秦倩倩,郭巍,王丽艳,等.1997-2011 年中国丙型肝炎流行特征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3,34(6):548-551.

    [3] 王宇,高福,杨维中,等. 中国2012 年法定传染病发病与死亡报告[M]. 北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3:188-189.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WS 213-2008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5] 陈伟,陈正利,陈益州,河南省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4):2846-2847,2850.

    [6] 刘润友,许军红,谭柯,等.2007-2008年四川省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情况调查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9):1653-1655,1657., 百拇医药(王云霞 买吾拉尼 李翔 米娜瓦尔 王立杰 张曼)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