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血液内科 > 白血病 > 急性白血病
编号:13334517
运用品管圈降低儿童急性白血病化疗患儿24h出入量记录缺陷率的体会(2)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1月15日 《健康大视野》 2018年第22期
     2.8.3 制定、使用适用于本科室的食物含水量表 根据科室患儿日常食物谱制定食物含水量表,患儿家属只负责填写食物类入量名称和重量,由责任护士换算食物含水量。

    2.8.4 统一提供准确的测量器具、容器 每个病人发放量杯,提供2个电子秤,分别称食物、呕吐及排泄物。家属自带有刻度的水杯必须交护士用注射器比对确定刻度准确后才能使用。

    2.8.5 加强患儿家属宣教 召开家属公休会,由护理业务骨干制作PPT授课,发放纸质宣教资料,介绍讲解出入量记录重要性、记录范围、准备用物及如何配合等事项。此外,需记录出入量的儿童急性白血病化疗阶段常规为CAM、大剂量MTX化疗,责任护士在患儿该化疗前一天即返院第一天即进行出入量记录相关宣教,以取得家属配合并发放相应用物。

    2.8.6 加强查对、质控管理 每班总量汇总前与患儿家属共同核对出入量记录,交接班时接班护士检查上一班记录是否准确,护士长每日对记录单及电子病历出入量记录进行查检,对所查缺陷在护士微信群发布进行整改。同时为简化护士核算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联系电子病历软件系统工程师实行了出入量自动求和计算功能,护士只需录入数据即可,从而大大减少了护士病历书写时间,并确保了汇总数据的准确性。
, 百拇医药
    2.9 效果确认

    2.9.1 有形成果 运用品管圈改进后,观察2017年7月-9月64人次儿童急性白血病化疗患儿记录24h出入量,每人次按照以上6个条目进行查检,样本数为384,查检的缺陷数为50个,出入量记录缺陷率下降至13%,目标达成率115%,进步率69%。

    2.9.2 无形成果 开展品管圈后科室团队凝聚力增强,护士质量意识、改善意识提升,更自动自发、更积极地工作,使有形成果得以维持。

    2.10 标准化流程 将上述判定为有效的改进对策纳入标准工作流程中。

    3 分析与体会

    品管圈是由在相同、相近或有互补性质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活动团队,通过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活用科学统计工具及品管手法,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7]我科应用品管圈手法查找存在的问题及发生问题的原因,并应用PDCA的方法进行改进,降低了24h出入量记录的缺陷率,不僅提高了护士的工作能力,保证了患儿的安全,同时可以提高医生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所有有效的改进措施最终均纳入了标准流程并进行持续质量监控,每月质控数据儿童急性白血病患儿24h出入量记录缺陷率波动在13%-16%,达到了持续改进的目的。在护理人员中开展品管圈活动行之有效,它是由点带面、由局部到整体的质量管理活动,其核心特点是“自发组织”,让护士从一个旁观者变成了管理的实施者,主动出谋划策,不断进行自查、自纠和自我完善。[8]从而提升了护理质量,为病人提供了更多的优质服务。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余勤莲.影响出入量记录的原因分析与干预对策〔J〕.当代护士,2009,2:102.

    李仲智,申昆玲.内科诊疗常规〔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60-161.

    张晓雪,田芸.液体出入量记录缺陷分析与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4,4(5):47-48.

    吕晓春,赵新娜,靳立琼.体重出入量监测指导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2):53-54.

    刘庭芳,刘勇.中国医院品管圈操作手册〔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3.

    刘新凤,王亚丽,任丽华.运用品管圈提升出入量记录单记录的准确性〔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6,(4):204.

    刘庭芳,刘勇.中国医院品管圈操作手册〔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

    刘玉慧,孙秋华.品管圈在国内护理中的研究进展〔J〕.包头医学报,2015,31(3):144-146., http://www.100md.com(陈丽萍 陈郴)
上一页1 2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血液内科 > 白血病 > 急性白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