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妇产科 > 女性生殖器官肿瘤及肿瘤样病变 > 子宫肌瘤
编号:13338114
经阴道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效果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8年8月15日 《健康大视野》 2018年第16期
     【摘 要】

    目的:研究在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实施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和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特定时段我院妇科收诊的4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资料,依据治疗术式的不同将其按一定的比例分为2组,给予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为对照组,观察组则实施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比手术及术后指标、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住院天数等指标用时均少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仅为10.0%;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实施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效果显著,值得和推广。

    【关键词】 子宫肌瘤;临床治疗;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

    【中图分类号】R715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6-224-02
, 百拇医药
    子宫肌瘤在临床又被称为纤维肌瘤、子宫纤维瘤;属于女性患者常见生殖器官良性肿瘤;主要致病因素尚不明确,但是可以确认的是改病是由于子宫内平滑肌细胞增生而导致的。子宫肌瘤发病前期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体征,但是随着病情的加重,绝大部分患者会出现月经增多[1]、痛经、盆腔痛、腹部胀痛等不同程度的临床表现。药物治疗该病不仅治疗时间过长,还会出现治疗不彻底等缺陷,若想彻底治疗,手术则为最佳治疗手段。

    1 一般资料

    1.1 基线资料

    抽取2017年3月-2018年4月内我院收诊的4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资料,对照组:年龄28-40岁,平均(36.25.26±2.11)岁;观察组:年龄27-40岁,平均(36.45±2.11)岁。对比分析40例患者的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可以支持下文中的统计学研究。

    1.2 方法
, 百拇医药
    对照组: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取平卧位,于患者下腹正中处做切口,亦可选取耻骨联合处上部作横向切口切开皮肤,进入腹腔,探查肌瘤位置、大小、数量;选择子宫峡部阔韧带无血管区作小切口,对动静脉血管进行束扎,阻断供血,钝性分离肌瘤包膜,清除壁间肌瘤;钳夹切除肌瘤,对残余端进行缝扎,打开膀胱反折腹膜以便对宫颈肌瘤进行清除,对肌瘤下缘进行锐性分离,切除肌瘤,对肌瘤残端、膀胱反折腹膜进行缝扎,逐层对腹壁进行缝合,留置导尿管。

    观察组: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全麻,取膀胱截石位,清洗消毒会阴部及阴道,充分暴露阴道,夹持宫颈,向外牵拉,确认膀胱沟;若患者为子宫肌瘤前壁,则于膀胱横沟上部作4mm横向切口,切开阴道黏膜;若患者为子宫肌瘤后壁,则于宫颈外口2cm做切口切开阴道黏膜,打开穹窿,显露折返腹膜并切开,钝性分离子宫膀胱和直肠间隙,探查肌瘤位置、大小、数量以及与周围皮肤组织是否粘连,夹持宫颈,向外牵拉,若患者子宫较大,则可T型切开阴道前壁后牵拉翻出宫体,充分暴露子宫肌瘤,切开肌壁、肌瘤包膜;钝性分离肌瘤,剔除。确保残余组织剔除干净后缝合瘤腔,对基底部进行缝合止血,盐水冲洗,留置引流管,缝合[2]。
, 百拇医药
    1.3 疗效评价标准

    1.3.1 对比2组患者手术及术后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住院天数);

    1.3.2 对比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切口疼痛、肠粘连、盆腔粘连、尿潴留);

    1.4 统计学方法

    此研究SPSS23.0计算,计量资料(手术及术后指标)2组间比值用独立样本“t”检验后以均值加减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术后并发症)2组间比值用独立样本X2值检验以%表示,若P<0.05,差异显著,统计学成立。

    2 结果

    2.1 对比手术及术后指标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住院天数等指标用时均, 百拇医药(刘娟 杨建静)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妇产科 > 女性生殖器官肿瘤及肿瘤样病变 > 子宫肌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