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大视野·医学分册》 > 2018年第16期
编号:13338198
心理护理干预在重症监护室急性创伤患者中的效果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8年8月15日 《健康大视野》 2018年第16期
     1.3 观察指标

    应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价两组的心理状况;分值越高代表焦虑、抑郁严重。采用我院自制调查量表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估,分为三个等级,满分为100分,分值60分别以下为不满意,分值60~80为比较满意,80分以上满意。护理满意度=(满意人数+比较满意人数)/总人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本试验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本试验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取(x±s)表示,P<0.05代表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焦虑、抑郁评分

    两组护理前,焦虑、抑郁评分对比,(P<0.05);护理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为(32.4±4.8)分、(31.6±6.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5.8±6.1)分、(43.7±5.2)分,(P<0.05)。见表1.

    2.2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3%;(P<0.05)。

    3 讨论

    急性创伤患者多由于突发事件所导致,患者疼痛难忍、失血量过多,如不及时抢救危及患者生命。突如其来的受伤易导致患者心理崩溃,同时监护室中均为重症患者,导致患者心理压力较大,加上对病情不了解,出血量过多,房间内仪器、连接线等因素,患者会出现焦虑、抑郁、烦躁、紧张、悲观等多种不良情绪,导致心理崩溃,严重影响身体各项指标的变化,影响治疗效果和检查结果。心理护理干预要求护理人员应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增加重症监护室的人员配备,避免长期受到高强度工作导致压力增加,出现不良情绪影响患者;同时加大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力度,使护理人员不仅有专业的操作技能,同时应掌握沟通技巧,减少沟通中对患者反感、忌讳的交谈;另外,做好家属的心理工作,增加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减少医疗纠纷。本研究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总结导致不良心理的因素,有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使患者对疾病有足够的认识,减少过度担心的心理,消除不良情绪,更加有利于提高护理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为(32.4±4.8)分、(31.6±6.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5.8±6.1)分、(43.7±5.2)分;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3%,(P<0.05)。体现出对重症监护室急诊创伤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提升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姚彩霞.ICU清醒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干预体会[J].心理医生(下半月版).2012,(8):168.

    [2] 張志侠.护理干预对重症监护室中急危重患者预后的研究[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3,,6(12):421.

    [3] 雷世珍.ICU急性创伤患者心理特点分析及护理干预[J].医学信息旬刊,2011,24(9):6149-6150., http://www.100md.com(冯玲)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