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妇产科 > 子宫内膜异位症
编号:13338794
血管生成因素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1)
http://www.100md.com 2018年8月1日 《健康大视野》 2018年第15期
     【摘 要】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好发于育龄期女性,会造成盆腔疼痛、不孕不育等。其发病机制的理论包括:月经逆流,体腔化生,免疫力改变,干细胞和基因诱导等。经过有关研究得出EMs的病症和家史存在极大的关系,在炎症免疫以及激素乃至该受体、血管生成、侵袭黏附等诸多问题的作用下,患者盆腔内微环境逐渐产生变化从而发病。EMs在很早就已被得出实际上就是一种雌激素依赖性病症,同时新生子宫内膜组织想要在异位种植以及发展,那么就必须创建起全新的血供[1]。局部新生血管形成对于异位内膜的生长尤为重要。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雌激素;血管生成

    【中图分类号】R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5--01

    1 雌激素受体

    雌激素受体包括两大类:核受体和膜性受体。核受体主要负责介导雌激素的基因型效应,如ERα和ERβ;膜性受体主要负责介导快速的非基因型效应,目前已发现的这类受体多属于G蛋白偶联家族,它们通过第二信使系统发挥间接的转录调控功能,如G P E R 1 ( G P R 3 0 )、G aq- E R 和E R - X等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37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