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之友.佳人》 > 2014年第4期
编号:12813760
胡同里的爱情从荷兰贵族小姐到中国媳妇
http://www.100md.com 2014年4月1日 家庭之友·佳人 2014年第4期
     这位贵族小姐的名字叫范·霍亨德普·米拉,娘家在荷兰。她的老伴杨大爷叫杨宝禄,土生土长的老北京。在两人牵手走过的近半个世纪的岁月里,这条老胡同见证了一段从一见钟情到白头偕老的爱情故事。

    大雨是我俩的媒人

    1956年夏季的一天,北京大学毕业后在北京市电机总厂工作的杨宝禄下班回家,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让他在公交车站和米拉撞出了缘分。

    说起当年事,米拉的中国话,便是一串串的。她说,那天下雨,自己打着雨伞在5路汽车站等车,忽然伞下钻进一个男青年。没有别的理由,躲雨呗。伞外大雨滂沱,伞下两人相视一笑。米拉有伞,所以她把男青年送回了家。

    第二天,米拉听街坊说有个秀气的中国小伙子等在院外,一看,正是昨天那位。原来昨天她把地址告诉他了。米拉的大姐当时就埋怨她,放着周围那么多优秀的追求者不找,为什么偏要找个中国穷光蛋。米拉回答大姐:“不是找的,是碰上的。”当时米拉随母亲、姐姐和继父一起来华,在北京住了3年了,杨宝禄是她第一个看上眼的男子汉。可那时她已经买好了回荷兰的机票。接下来的4年里,在公共汽车站埋下的爱情种子,借着一封封书信,横跨碧波万顷的大洋,在两个年轻人的心中生根发芽。

    1960年1月1日,米拉和爱人携手步入婚姻殿堂,北京的胡同里多了一位荷兰姑娘。

    这些年,一茬又一茬的邻居相继搬进了高楼,三个儿女也早已成家立业。可对胡同和大杂院中老屋的迷恋,让他们留了下来。

    一大摞家庭记账本

    杨宝禄是靠寡母在袜厂做工、在幼儿园当老师辛苦赚钱抚养大的独子,后来又靠一名教师资助才从北京大学电机系毕业,家境的贫寒可想而知。为照顾好大家庭,大学毕业的米拉放弃了参加工作,成了一名全职家庭主妇,照顾全家的生活起居。远在荷兰的母亲生怕女儿受委屈,时不时寄来些营养品,都被她当成了给婆婆、孩子们改善生活的“调剂品”了。

    上世纪60年代初,随着家里人口不断增多,经济上越发紧张了,一向认真的杨宝禄开始在家中实行“计划经济”,建立家庭账本,现在杨家还保留着这个传统,家里的记账本已经有厚厚一大摞了。账本里,不光记载着平淡而琐碎的日子,也记载着浓浓的亲情。

    直到1981年,孩子们都大了,家务负担轻了,会多国语言的米拉才外出“打工”,到清华大学、北工大、二外等高校当外教。

    可因为体制原因,米拉最终还是成了一名“家庭妇女”。如今已73岁的她靠着丈夫拿的企业退休金生活,一份退休金两个人“养老”,生活自然清苦一些。常常有人问米拉,如果当年留在荷兰,单是靠显赫的家族地位就能为自己赢得一份不错的生活保障,后悔吗?米拉总是深情地凝视着已是满头白发、满脸皱纹的丈夫说:“宝禄,才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宝贝和幸福!”, 百拇医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