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 2013年第2期 > 正文
编号:12358801
两种联合麻醉法用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临床效果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3年2月1日 薛培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探讨两种联合麻醉法用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08年4月——2011年10月间收治的65例应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3例,对照组32例,观察组患者应用雾化吸入加环甲膜穿刺法进行麻醉处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咽喉部喷雾加声门处喷药麻醉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 观察组33例患者中,麻醉效果优的有17例,良12例,可3例,差1例,对照组32例患者中,麻醉效果优的有12例,良7例,可5例,差9例。结论 观察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较为显著,对于患者的帮助较大,应当推广应用。

    【关键词】 联合麻醉法;纤维支气管镜;效果观察

    纤维支气管镜是临床上用于诊断和治疗肺疾病及支气管疾病的重要手段,在应用此种诊断方法之前首先要给予患者有效麻醉,以确保检查和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如果麻醉效果较差,则会对患者的诊断及治疗产生影响,不利于患者病情的快速改善[1]。现在选取我院收治的采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对其应用两种不同联合麻醉方法的麻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将回顾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08年4月——2011年10月间收治的65例应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者,其中,男性35例,年龄在19-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7岁,女性22-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2岁。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3例,对照组32例,观察组患者应用雾化吸入加环甲膜穿刺法进行麻醉处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咽喉部喷雾加声门处喷药麻醉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

    1.2 方法

    1.2.1 入选标准 患者均属于首次检查。所有患者均符合纤支镜检查的适应证。

    1.2.2 检查方法 患者在手术前早晨保持空腹,禁食水4-6个小时,在检查开始前的30分钟给予患者阿托品肌注处理,然后给予患者利多卡因注射处理,在手术前和手术中对患者实行连续性的心电监测,对患者采用纤支镜进行检查。观察组患者将10ml的利多卡因放置在超声雾化器内,对患者实行气道雾化处理,时间为15分钟,然后对患者实行环甲膜穿刺处理,取患者的仰卧位,摆正头部,将肩部垫高,确保患者的颈部处于后仰状态[2]。常规进行消毒,将环甲膜位置的皮肤固定,采用注射器垂直刺向皮肤,注入4ml的利多卡因。对照组患者将10ml的利多卡因放置在咽喉喷雾的小瓶子里,拉出患者的舌头,对准咽喉部位进行喷射麻醉,每次喷3-4ml,然后休息3-5min,连续进行3次,完成喷雾后,在将纤支镜置入声门之前,还要通过纤支镜对声门位置进行再次喷射,共4ml,然后休息3分钟。

    1.3 疗效标准 优:声门良好开放,患者保持安静,无不良反应。良:声门良好开放,镜体插入后有轻微咳嗽。可:声门不良开放,镜体进入气管后出现明显的咳嗽。差:声门不良开放,患者咳嗽显著,需要追加麻醉[3]

    1.4 统计学分析 对于本文中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t检验。对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性指标进行对比,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通过采用不同麻醉药物对患者进行麻醉处理,对患者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作用,观察组33例患者中,麻醉效果优的有17例,良12例,可3例,差1例,对照组32例患者中,麻醉效果优的有12例,良7例,可5例,差9例,详见表1。

    3 讨论

    对患者采用纤维支气管镜进行检查,是否能够成功判断患者病情,关键在于麻醉处理,如果麻醉效果较差,则会导致患者出现距离的缺氧、烦躁、憋气、咳嗽等不良反应,严重的甚至导致患者心跳停止,从而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产生严重影响。如果在麻醉不良的情况下进行病理检查,则容易导致患者的支气管黏膜受到损伤,在一定程度上加重患者的病情[4]。因此,对于麻醉方法的选择非常关键。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观察组患者采用雾化吸入加环甲膜穿刺方法进行麻醉,效果较为显著,不仅患者的生命体征保持平稳,未发生不良反应,同时应用简单,操作方便,而且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对于患者的帮助较大。观察组通过应用此种麻醉方法,麻醉效果优的有17例,良12例,可3例,差1例,最大程度的缓解了患者的痛苦,由此可见,此种麻醉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实践证明,超声雾化吸入联合环甲膜穿刺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咽喉部雾化麻醉联合声门处喷药麻醉法,其原因在于咽喉部喷雾联合声门处喷药麻醉时,大多药物停留在了口腔内和咽喉部,对气道起不到充分的麻醉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咽喉黏膜及其容易受到药物的刺激,引起患者恶心,在治疗时,若为患者关闭咽喉通道,更不利于咽喉部的麻醉,插管时还及其容易出现气道痉挛、咳嗽、恶心,为患者增加不必要的痛苦,利多卡因超声雾化气雾的颗粒比较小,吸入在麻醉时能够保证药物均匀地铺陈与呼吸道黏膜中,还有一部分药物随着呼吸进入患者的肺泡,大大增加了药物的麻醉效果。因为咳嗽管收起的神经末梢主要分布于主气管壁后壁、分叉处和隆突处,环甲膜产此麻醉能够使麻醉药物准确分布于气管壁后壁和分叉处,能够有效抑制患者的咳嗽,提高了麻醉效果。

    参考文献

    [1] 邱桂凤,曾伟光,范家珊.改进含漱及气管内滴注麻醉法在纤支镜检查中的效果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11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667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