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营养·下半月》 > 2010年第8期 > 正文
编号:12024355
采血方法对检验结果的影响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0年8月1日
第1页

    参见附件(789KB,1页)。

     【中图分类号】R45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08-0-01

    临床检验结果受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包括病人的自身状况及体外试验步骤,采血是体外试验步骤的首要环节。许多资料表明:采血方式对检验结果有很大影响[1~3]。因此,采血方式的质量控制是临床检验结果真实性的重要条件。而目前引起检验结果偏差的因素主要是由于采血方式不当引起的,包括止血带的放松时间、采血部位、采血器的应用等,这些因素可造成血液标本溶血及细胞成分和比例的改变。我院现行应用两种采血方法,一是普通采血法,即用注射器静脉采血,然后分别注入塑料试管中及抗凝瓶中;另一种是静脉真空采血法,即使用采血针、采血器和真空试管。根据试验用血的要求,真空试管分为加抗凝剂的制备血浆试管和不加抗凝剂的制备血清试管。现对两种采血方法检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筛选经健康体检均为健康者165名,男115名,年龄23岁~45岁,女50名,年龄22岁~39岁。共分5批,每批由不同的护士采血。

    1.2 方法

    选择肘正中静脉采血,左右肘静脉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采血方法。采血方法分为普通采血法和真空采血法。随机选取一侧肘静脉,采血针刺入静脉后立即松开止血带。将一侧肘静脉以普通采血法取血6ml,分别注入ED2TA—2K抗凝瓶2ml、枸橼酸钠抗凝试管1.8ml,余下注入塑料试管中。另一侧肘静脉用真空法采血,即先将一次性采血针安装到采血器上,刺入肘正中静脉后将真空试管插入采血器,真空试管中的负压吸引静脉血流入试管,分别接EDTA—2K抗凝管、枸橼酸钠抗凝管、血清试管3种真空试管。EDTA—2K抗凝血用于血细胞学检验,枸橼酸钠抗凝血用于凝血系统检验,血清试管用于生化项目检验。应用仪器分别为COUL TER AC·T diff血球计数仪、SYS2MEX CA500血凝仪和BECKMAN CX9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验试剂为仪器原装试剂,试验方法为常规操作方法。

    1.3 标本处理

    普通采血法采取的抗凝血标本,采血后立即轻轻充分混合,血清标本室温放置1h,使其自然析出血清,离心1200g,10min。真空采血法采取的抗凝血标本,采血后立即轻轻上下颠倒混合6次,血清标本室温放置10min,离心1200g,10min。

    1.4 试验项目

    血细胞学检验包括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及白细胞分类(DC):中性粒细胞(Sg)、淋巴细胞(Ly)、单核细胞(Mon)、血小板计数(Plt);凝血系统检验包括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生化项目检验包括血清钾(K)、血清钠(Na)、血清氯(Cl)、血清钙(Ca)、血清铁(Fe)、血清镁(Mg)、总蛋白(Pro)、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γ-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淀粉酶(AMY)、肌酸激酶(CK)、α-羟丁酸脱氢酶(HB2DH)、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分布以x±s表示,显著性检验应用配对t检验。

    2结果

    真空采血法采取的EDTA—2K标本放置2h后,白细胞分类比例发生变化,逐步出现淋巴细胞大于中性粒细胞。而普通采血法2h后未见改变,12h后出现此种改变。且普通采血法非抗凝血易发生溶血,抗凝血易发生凝血,另外,测得的血糖低于真空采血法,测得的血清钾、血清镁、凝血酶原时间高于真空采血法。详见表1。

    3 讨论

    两种采血方法通过随机抽样,多人操作,以防止人为的操作误差。经过测定,部分检验项目具有统计学意义。真空采血法采取的标本放置2h后,白细胞分类计数出现明显变化,淋巴细胞比例大于中性粒细胞。经放置2h后显微镜下观察,白细胞体积发生变化,经血红蛋白测定有溶血倾向,说明真空采血法EDTA—2K抗凝剂不能很好地保证细胞形态。普通采血法易发生溶血,可能与采血过程有关,主要是将血从注射器注入试管时用力过大,造成血细胞机械性损伤,从而发生溶血。普通采血法容易发生凝血是由于凝血剂与血液比例不匹配而引起的,比例过高时,抗凝剂相对不足;比例过低时,抗凝剂相对过剩,对很多检验结果会造成影响[4]。由于注射器采血分配给各试管的血液量不好掌握,加之操作要快速,以防凝血,更使血液分配量不够准确。普通采血法测定的血糖偏低与放置时间有关,该法需长时间析出血清,否则易引起溶血及细胞内成分释放入血清,因此,血糖分解,出现偏低的结果。真空采血法采血后放置10min即可分离血清,及时防止了血糖分解。普通采血法出现的血清钾和血清镁增高与溶血成比例关系,血清钾的增高与细胞内钾释放入血有关,血清镁高说明溶血对测定方法有干扰。普通采血法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与凝血的发生及采用塑料试管有关,凝血过程消耗了外源性凝血因子,塑料表面也可能起动外源性凝血系统。而真空管采用玻璃试管并且密封良好,颠倒混合可使血液与凝血剂充分混合,有效地防止了凝血的发生。

    通过比较,真空采血法在采血和送血方面有优势,两种采血方法在血钾和凝血酶原检验项目上存在差异,虽然都在正常参考值范围之内,但对于病人来说,这种差异可能影响诊断和治疗。由于真空采血法放置时间长会发生细胞比例的改变,标本应于采血后2h内操作。另外,真空采血法临床使用不久,与普通采血法比较还存在着盲目采集的问题,即不像普通采血法那样能看到注射器中的回血,这也是造成标本不合格的一个因素。但真空采血法亦有防止血液被污染和传染、血清析出快速及采血量准确等优点。建议临床医务人员应注意这两种采血方法存在的差异,正确地选择适宜的采血法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789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