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食品与生活》 > 2008年第10期
编号:11684829
野炊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0月1日 《食品与生活》 2008年第10期
     有人曾经说,虽然千万年过去了,人在原始社会形成的某些原始基因依然顽强地留在我们身上。比如,现在还有很多的人喜欢远离都市繁华去乡野行走,放着家里现代化的厨具不用,喜欢到乡野里去野炊即是一种证明。

    野炊是一件很有情味的事。或一家三口,或情侣一双,或呼朋引伴一大群,拣三块石头便可垒起炉灶,寻来一堆枯枝叶,便可燃起欢快的野火。当然,这野火虽然没有家里的天然气或液化气那么好用,然而,大家齐心协力,点了又熄,熄了又点,别样的快乐和成就感洋溢在其中。

    既然天那么蓝,太阳那么媚,芳草那么茵茵地诱人,我们便去了那个荒郊野渡,在那溪水泛蓝的溪畔,放下了我们的行囊。于是,朋友几个就去那溪水里洗脸、洗脚;也洗菜、洗锅。我撩起水来“洗”你;你撩起水来“洗”我。自然而然,在一种对自然的回归之中,洗出了许多欢声笑意,洗出了许多盎然的野趣。

    野过之后,就要炊了。垒的是山野的石,烧的是山野的柴,煮的是山溪的水,这个那个的,衣袖与裤脚一长一短,一高一低地挽起,好像故意不整衣冠,于是,大家也就都有了那么些许野人的气象和可爱的放肆。炊的材料有现代也有传统,西式红肠,各色罐头,超市里购来的已经收拾停当的鸡翅与鲜牛肉片,还有刚从农家菜圃里采来的蔬菜,刚从田梗上采来的野葱。佐料也全,咸的酸的辣的麻的鲜的香的齐备。大家动手烧火掌勺,各显神通。炊出来的东西,自然就有声有色,有荤有素,有土有洋。

    煮饭是不用锅的。清早从农家的竹林里买来一根胳膊粗的青翠欲滴的竹子。指派专人,将那竹子一节一节地截断,每节的两头留着节,在一端凿一个食指大小的窟窿,灌进成比例的米和水,随手扯两棵茅草塞了,在溪边抓一团团稀湿的黄泥糊了个遍,由行家看管放到火里去烧。一个小时左右黄泥剥落,操起刀一剖为二,那饭真是香得令人口舌生津。

    炊得不亦乐乎,吃得也不亦乐乎。小孩子仿佛迅速长大,成年人也仿佛立即还童。平时餐桌上的那些礼节,还有这样那样的心机,早已经被抛却在那红尘滚滚的都市里,是坐是站是躺随意。可以边炊边吃,可以边谈边吃。品尝到的不仅仅是食物的美味,还有野炊的情趣。, http://www.100md.com(丛 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