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食品与生活》 > 2008年第7期
编号:11642596
茅针
http://www.100md.com 2008年7月1日 《食品与生活》 2008年第7期
     儿时,每到莺飞草长的四月天,就总会约几个小伙伴去野外拔茅针。

    茅针就是茅草中央抽出的细长的嫩茎,外表由几片嫩叶紧紧包裹,状如细针。剥开叶子,会露出寸把长的一条嫩蕊,柔柔软软的,放在口中细嚼,微甜,且有一缕清香。小时候我住在常州乡下,清明过后,几番春风一熏,几度春雨一洒,那向阳的山坡上、河岸边、沟坎里,茅草长得滋滋润润蓬蓬勃勃,很快就蔓延成绿油油的一片。一丛丛茅草很快就分叶,孕蕊。若再过些日子,嫩蕊就窜叶而出,开花,结草籽了。所以,拔茅针剥而食之,也只是清明之后一个月以内的事。那时,一把鲜嫩的茅针就是穷人家的孩子春天里最爱吃、又不花钱的零食。

    拔茅针,要有好眼力。乡间的荒地里杂草丛生,你先要分辨出哪是茅草哪是青草。有经验的女孩会蹲在茅草地上,两手轻轻捋过草面,若有硬硬的东西扎手,那必是茅针了。只须分开叶子,用拇指和食指夹住轻轻向上一提,随着轻微的一声“吱”,就拔出一根,忙不迭地剥出蕊子放进嘴里,喜滋滋地嚼着。有时三五同伴同在一片草地寻觅,“吱”“吱”之声此起彼伏,那是最开心的时刻。不一会儿,人人都拔了一大把,用橡皮筋分扎成一小束一小束,明天上学,就可在同桌面前炫耀一番了。自然,也有些浮躁的男孩耐不住寂寞,拔着拔着就奔到远处去看别人放风筝。那时节,南风轻吹,乳燕翻飞,天上放风筝,地上拔茅针,合成一幅丰子恺笔下充满童趣的素描,那情景至今深深印刻在我心底。

    说来也许不信,在那贫穷的年代,小小一把茅针,总共三五十根吧,居然也有小贩摆在货摊上出售,两分钱一把。摊主将一把把茅针竖放在一只大碗里,根朝下,齐唰唰地浸在水里保鲜。小伙伴之间,也有约定俗成的规矩,一大把茅针可换一支铅笔或一块橡皮。若换一只精巧的弹弓,则需五六把才能成交;有男生欺负女生,经老师训斥后,我们必缠着这家伙再赔女生一把茅针;若两个男生打架,事后,这两人也会各拔一把茅针送给对方以示和好;居然还有同学探望生病的老师时,也拔一把茅针,再用红丝线扎着悄悄塞在老师枕下,让她在寂寞的时候尝尝鲜。当年,这茅针是零食、是钱币、是货物,抑或是礼品,始终很混淆,也始终在年复一年的春天里,伴随着童年的我们演绎些难忘的纯真小故事。

    如今,又逢人间四月天。举头仰望,在风和日丽的晴空倒还能看见风筝在飘逸,但大地上的茅针却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我知道,我眼前急剧扩张的城市,早已用水泥和钢筋无情地覆盖了大片大片的泥土和草丛,早已用巨型推土机推去了原本属于春天的许多纯朴植被和鲜活生灵,小小的茅针哪有立锥之地?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向自然界无情地索取了许多,也在无形中失去了许多。

    想寻觅童年时的茅针么?它也许仍在我的脚下,但却是伴随着我孩提时代纯真无邪的童趣,在我脚底大片大片的水泥路下痛苦地呻吟。, 百拇医药(朱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