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食品与生活》 > 2006年第11期
编号:11310417
关于调味及调味品(2)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1月1日 《食品与生活》 2006年第11期
     食用油除了上述的植物类油之外,还有动物类的油脂。常见的有猪油、牛油、羊油、鸡油、鸭油等。实际上动物油脂用于烹饪的历史,在时间上远远早于植物油。现在人们往往谈脂色变,其实这当中有相当多的误解。说到底,动植物油脂各有利弊,不宜一概而论。这方面已有大量专家的论述,见诸于报章杂志,不必由我在此赘述了。如果由于疾病的的原因,当然应按实际情况来决定取舍,而健康的正常人,则只要掌握适度,不要有过度的偏向就可以了。事实上一些要保持原料本色的菜肴,用猪油的效果要胜于植物油;口味也是一样,猪油的香醇浓郁,比植物油有过之而无不及。过去本帮菜中名闻遐迩的“生煸草头”,除非顾客特别要求用素油,否则是一律用猪油来炒的。

    当然,时代不同了,过去人们愁的是营养不良,而现在烦恼的却是“富贵病”;再加上科学的发展,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不单是懂得摄取食用油脂的量必须要严加控制,而且对煎、炒、爆、炸会产生有碍健康的物质也引起了关注;对烹饪过程中产生的油烟会危害人体这一点,也加深了认识,这可真是一大进步。世事难万全,有其利必有其弊,因此,人们就必须面对现实,有所为,有所不为,该改进的则改进,该放弃的就放弃;这才能够与时俱进。

    酱油

    酱油的酿造及使用要比酱稍迟,约从东汉开始,当时称“清酱”(崔《四民月令》),其后有豉汁、抽油、酱汁、晒油等名称。用豆、麦等为原料,经天然发酵或人工发酵酿制而成。品种从大类来分,有深色酱油(如老抽、双套抽油等)、本色酱油(如生抽、珠油等)两种。另行配制加工的有鲜酱油(如宴会酱油、海鲜酱油之类)、虾子酱油等。

    酱油中含多种氨基酸及有机碱,具特有的芳香和鲜味,用来改善菜肴的口味,改变或增浓菜肴的色泽,在味精未发明或未普及之时,使用的面很广。酱油鲜艳的红褐色很悦目,但一桌菜中使用得多了,从整体上来看,也会显得单调,应该是尽量突出菜肴各种原料固有的色彩,才会显得真正的丰富多彩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27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