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东方养生》 > 2009年第10期
编号:12050834
代沟,成长的琉璃阶
http://www.100md.com 2009年10月1日 《东方养生》 2009年第10期
     “越是阅历丰富、年龄积深的人就越有一套统一、自认为相对缜密且固定的思维,于是它们难以变形,而我们身上,那些在他们看来远远不成系统的‘新欣’元素,则总会被冠以一种类似于玩世不恭的浮躁。”

    这是在我们本期专辑里,还仅为一名中学生的王居里给出的对于代沟的认识。她把这由时代变异变迁所勾划出的心灵鸿沟归纳为不可自身填补的距离。

    的确,像我这样,思想已经逐渐老朽了的中年老人,以前常常感叹现在的90后们,陷于自我的洪流中,缺乏“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社会责任感,然而。通过这一期的访谈,我发现自己以前确实有些自以为是,就像居里说的那样,用一种难以变形的思维去套封现在的年轻人。

    自1979年改革开放伊始,我们用了短短30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将近200年才走完的工业化历程,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将乡下人变成城里人。农民成了工人,低矮草房变成了高楼大厦。汽车代替了自行车,高速公路代替了土马路,电脑代替了笔和纸,下餐馆代替了下食堂,吃的、穿的、唱的、玩的、干的、喜欢的、厌恶的、向往的、回避的……统统都变得不一样了。

    祖父年轻时常去邮局寄信,父亲更愿意打电话,儿子现在离不开手机。

    这30年,我们不仅加速完成了工业化历程,还快马加鞭地走完了相当于美国近300年的思想变化历程。因而,年龄不等的人,哪怕仅仅相差了几岁,就会由于生活圈子的不同。接触的事物、人物各异,而产生了思想方法和行为方式的差别。在年龄相差较大的两代人之间,由于不同的生活经历,迥异的成长环境,这种差别更是显著。使孩子常常在抱怨为什么父母一直在挑他们的错,而父母则在感叹,孩子什么时候才能真正长大?

    那么,是不是只要成年人“读年轻人的书报,看年轻人的电影与电视节目,参加年轻人的活动”,这代沟就可以弥补?稍稍实践一下,就会悲哀地发现,即使两者之间有再多的理解和再多的认识,冲突也在所难免。

    那代沟就真的不可填补了吗?

    还不是,只要我们换个意识,既不要否定它的存在。也不要看成是横亘于两代人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而是将其看成传送新思想的,精致但易碎的琉璃台阶。由世人一起点点搭建,努力相连,然后再小心翼翼地走过。

    无论搭起多少,走了多远,都是走向对方的一种相知。一种努力。,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