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东方养生》 > 2007年第12期
编号:12063575
黄皮肤男人和蓝眼睛女人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2月1日 《东方养生》 2007年第12期
黄皮肤男人和蓝眼睛女人

     两次大的移民潮在边境地区构成了清一色的单身华人男子大军。同时,沙俄的“边区俄罗斯化”将大批俄国人从欧洲迁至额尔古纳河沿岸。两国男女在地广人稀的额尔古纳河畔,繁衍出一个特殊族群。

    他们的身体里流着中俄两国的血液;他们都长着类似欧洲人的模样,他们说着东北口音的中国普通话,他们住在典型的俄罗斯“木刻楞”房子里;他们几乎每家都有一个老式手风琴,他们都会弹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喀秋莎》他们会拿出一本陈旧的相册,透过泛黄残缺的老照片,讲述一个特殊群体风雨浮萍的百年沧桑。

    清末民初,山东等地的青壮年男子纷纷北上,开始了一场长达百年的谋生大迁移——“闯关东”,他们中的一部分来到采金热刚刚兴起的额尔古纳河边境线上,活跃于数十座中俄金矿中。此外,二十世纪初中东铁路修建时,俄国政府亦先后从河北、山东等地招募大批华工前往俄境内。

    两次大的移民潮在边境地区构成了清一色的单身华人男子大军。与此同时,沙俄奉行“边区俄罗斯化”政策并通过道“移民法”,将大批俄人及乌克兰、鞑靼人等从欧洲迁移到西伯利亚、远东地带及额尔古纳河沿岸。在地广人稀的额尔古纳河畔,两个民族逐渐融合,两族青年男女互生情愫,最终繁衍出一个特殊的族群——华俄后裔。

    最早的华俄家庭模式一般是 丈夫是中国人,妻子是俄国人,孩子既有中文名,也有俄罗斯教名,这一代华俄后裔大多接受过东正教洗礼,俄语精通程度明显优于汉语。第二代华俄后裔则大都在中国出生,尽管仍有俄文名字,俄罗斯传统习俗的印记也依然清晰,但东正教文化的影响已经微乎其微。到了第三代甚至第四代,在中国式教育下,他们已经真正地成为中国人的一部分,春节吃饺子等都成了他们生活中最普通的习惯。

    百年里,这些华俄后裔随着两个国家间的聚散沧桑演绎了无尽的悲欢往事。他们与中国北方各民族和谐共处,同时相对完整地保留了本民族的文化习俗,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带有西方文明特点的少数民族之一。

    今天,在通往额尔古纳河的路上,仍能看到路旁空旷的山头上飘着彩带的十字架,清晨的阳光纯净光辉,白皙的青年俯首于前,如同历史长调中的一朵飘萍。, http://www.100md.com(十一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