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育儿》 > 2010年第4期
编号:11887097
应对宝宝的“攀比心”
http://www.100md.com 2010年4月1日 《家庭·育儿》 2010年第4期
     比,是怎么回事?

    比较,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正常的心理过程。家长大可不用担心,因为,没有不比的孩子因为,没有不比的家长!

    比从何来?

    一、来自家长、老师常用评价语言

    典型语言:你看人家飞飞,多听话,知道爱惜玩具

    大力和飞飞买了同样的飞机,第二天,飞飞的飞机还完好无损地摆在玩具柜里,大力的飞机却已经把零件摆得满地都是了。

    建议:

    如果家长能够这样说:“虽然你不如人家飞飞爱护玩具。不过,你的创造力是独一无二的,你看,这么短的时间,你就把飞机全拆了。你是要重新再造一架,对不对?你太棒了,妈妈等着看你新造的飞机!”

    二、来自孩子的无明确目标的语言

    典型语言:别人有……我也要!

    孩子的自我意识还没有形成,还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需要家长逐渐引导。

    小红今年4岁了,是个公认的乖乖女,在一所市属一级幼儿园上中班。有一天,爸爸接她回家,刚把她抱上自行车,她就搂着爸爸的脖子说:“爸爸,我班里的兰兰今天带了一支口红,还说是名牌的,我也要一个……”爸爸有点犯难了。买吧。觉得不大对头,不买吧。她如果哭闹怎么办?于是,他灵机一动,说:“口红是女人用的东西,我不懂,也不知道在那里买。咱们先回家问问妈妈,好吗?”小红虽然不高兴,也还是勉强同意了。

    到家以后,爸爸把这事告诉了妈妈。妈妈一听就来火了:“你这么小要口红干嘛?口红是大人用的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39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