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食品与健康》 > 2018年第5期 > 正文
编号:13228378
百谷丰收话小米
http://www.100md.com 2018年5月1日 《食品与健康》2018年第5期
百谷丰收话小米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长诗《贺雨》中写道:“昼夜三日雨,凄凄复濛濛。万心春熙熙,百谷青芃芃。人变愁为喜,岁易俭为丰。”讲的是暮春之时终于下雨,百谷长势丰茂,农人喜笑颜开地期盼丰收之果。诗句中说的百谷泛指粮食作物。数千年以来,粮在中国人的心中,意味着生活富足,代表了踏实安稳,是人们获得幸福感的物质基础。

    养活了中国人的百谷

    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说:“粮,谷也。”虽然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但一个没有过务农经验的现代人很可能是“五谷不分”的,只认识食物端上桌的样子,说不出五谷是哪五种,很可能连黍(shǔ)、稷(jī)、粟(sù)、菽(shū)、秫(shú)等谷物古时候的名字都念不准。

    历代典籍中,有三谷、五谷、六谷、九谷、百谷等各种说法。在郑玄注的《周礼》中,三谷分别是黍、稷、稻;四谷为黍、稷、稻、麦;五谷则是黍、稷、菽、麦、稻。《物理论》说,百谷者三谷各二十种,为六十种;蔬果各二十种,共为百谷。晋代崔豹的《古今注》说,九谷为黍、稷、稻、粱、三豆、二麦。其他著作对于谷物的分类说法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

    其中,五谷的说法最为盛行,比如我们今天常能听到的五谷丰登、五谷为养等等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56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