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食品与健康》 > 2013年第10期
编号:13150532
警惕抗过敏药的副作用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0月1日 《食品与健康》 2013年第10期
     近年来,得过敏性疾病的人越来越多了,尤其是在季节更替时,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炎、化妆品过敏的发病急剧增加。抗过敏药常是对症治疗的“救命稻草”,常用的有抗组胺药、过敏反应介质阻滞剂、钙剂、免疫抑制剂4大类,其中用得最多的是抗组胺药,在药店也可以买到。但是,抗过敏药物也有毒副作用,不恰当的使用反而会引起新的过敏症状或者损害肝脏,最好请医生指导用药。尤其是慢性过敏疾病服药时间比较长,药物的毒性在体内积累,对人体危害就增大了,因此不可随意服用。

    三代抗过敏药的副作用

    有时轻微的过敏,自己买盒抗过敏药吃一吃,确实能够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如果药不对症,不仅不能治病,反而会引起不良反应。比如有的人服用抗过敏药如扑尔敏、异丙嗪、苯海拉明后,过敏反应仍然可以发生。

    其实,药物的不良反应是普遍存在的。抗组胺类治疗过敏药现在已经发展到第三代了。第一代以苯海拉明、扑尔敏和异丙嗪(商品名非那根)为代表;第二代有氯雷他定(商品名克敏能、开瑞坦)和西替利嗪 (商品名西可韦)、咪唑斯汀、依巴斯汀等,是目前的主力军;第三代有地氯雷他定、非索非那定、左西替利嗪等。

    第一代抗组胺药有明显的镇静作用和中枢神经不良反应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60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