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食品与健康》 > 2012年第12期
编号:12326821
谈食与戏的共生现象(1)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2月1日 《食品与健康》 2012年第12期
     在笔者的《中国傩食文化事典》一书的序言中,著名学者罗澍伟先生写道:“尽管目前专家对‘傩’的阐释还有不同看法,但无论如何,‘傩’确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词语。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可见‘民’与‘食’的关系是与生俱来的,而且密不可分。有人认为‘傩’是由‘人’和‘难’两个字合成的,所以,人遇到难处,便要由‘傩’来解决。这话不无道理。因为在生产力尚不发达的原始社会,人们求得生存与延续的最大困难,就是‘食以果腹’,所以‘傩’与‘食’便产生了不解之缘;尔后,‘傩’方从一种原始的文化现象,衍生为农耕时代的意识形态和准宗教行为。”

    窃以为,原始的傩舞就是先祖们大猎后产生的最早的食戏共生的文化现象。

    随着文明的进步,文化的发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食和戏,吃和乐,都被提升到了精神层面,成为了一种共生和互通的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成果。笔者在《中国傩食文化事典》中曾论述:“舞者的格,京剧的相,津菜的扒,中医的望,妙处全在飞白。白受彩,甘受和,静中动,虚含实,是有限中的无限。中国书画是以不画处为画,有画处以形为息,无画处将息化气,所以大画无形,大乐无声,大味无味,不说底法是真禅。厨匠做的可吃物或傻咸贼辣,或花拳绣腿,就像外行看书画,只是墨黑一片,此谓味贼也。大师则可墨分五色,味出君臣。淡中出五味是修炼的真功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05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