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食品与健康》 > 2007年第4期
编号:11431549
心中的江南
http://www.100md.com 2007年4月1日 《食品与健康》 2007年第4期
     时已“烟花三月下扬州”的三月,笔者想起了一个有关扬州的故事。

    曩者,值班编辑拿来一篇名为“江南扬州炒饭”的稿子送审。老夫粗看了一眼,有些讶异:难道此位作者吃扬州炒饭吃得糊涂了,竟把江北的扬州误作江南?继而又有些老谋深算起来:且慢,有道是,学无止境,就地理位置而言,扬州确在长江以北,但那杜牧的《遣怀》“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肠断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又作何解释呢?

    问题真的复杂了。对于扬州到底算不算江南,最近《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还为此展开了一场热烈的探讨,答案非常有趣。什么是江南呢?气象学家说,“江南是梅雨”。地理学家说,“江南是丘陵”。历史学家说,“江南是沿革”。经济学家说,“江南是财赋”。语言学家说,“江南是方言”。诗人说,“江南是‘江南’”。民俗学家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江南是苏杭”。不同的学科,从不同的视角,为我们阐述了不同的江南。按照这些概念在同一张地图上依次叠加后,没有争议的江南其实就是太湖和西湖流域,也就是人们心目中的“小桥流水,雨巷吴娃。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那种似乎只有江南才有的人文与自然的和谐意境。原来,何处是江南?江南只是老百姓心中划定的一种意境,它代表了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极至向往,也就是能够使自己安心的天堂。

    天堂是什么?天堂就是老百姓能够安心的家,就像西方人星期日去教堂做礼拜。不同的是,西方人的天堂在上帝那里,而中国人的天堂就在地上,就在老百姓的心坎里。

    中国人的心安来自故乡的大地。是那八月十五的明月,除夕夜的饺子,王羲之的书法,八大山人的痴竹,“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的杭州西湖,“通幽度壑,秀色迭出”的苏州园林。是光彩夺目的京剧,药食同源的中药,还有龙井茶、大闸蟹、博大精深的食文化……这些,都是人们把物理悟为安心的韵物,是身与心对生活的审美与领悟后产生的永恒的物质与精神文明成果,是我们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

    然而,安心需要时间的洗礼。在生活中,也许一开始你会忙于安身立命,但是,你必须在实践中学会体悟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安身与安心的辩证关系,斯时,你才会有自己心中的天堂,也才能有持久的安身与立命。

    现代化可以设计出电脑控制的最适舒、最省力的安身之所,却造不出“吾与子之所共适”的安心之所。比起安身来,安心难矣,尽管你拥有香车别墅、家财亿万。

    直到20世纪,德国人海德洛尔方才明白,西方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可惜,至今还有人不明白,中国人为什么如此热爱自己的母文化,追求和谐自然的美居、美食、美境、美心。因为他们不明白,中国人的“道法自然”才是人的安心之所。安心并不是个很低的要求,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安心更重要、更伟大的事情了,这其中当然也包括吃得安心。

    扬州算不算江南?扬州炒饭是否美食?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们能够吃出一份安心,活出一种意境来。

    春风又绿江南岸!, http://www.100md.com(老 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