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食品与健康》 > 2006年第10期
编号:11268516
贪食“野味”易患怪病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0月1日 《食品与健康》 2006年第10期
     持续两周出现头痛,严重时头部不能受到任何震动,就连走路、坐下、翻身等简单动作也会引发剧烈头痛,并伴有颈部僵硬、活动受限以及发烧、乏力等症状……

    近日,北京已有100多人在吃过“麻辣福寿螺”、“凉拌螺肉”两道“美味”后,感染上了“广州管圆线虫病”。而且,感染者的数量仍在持续增加。目前,卫生监督部门正着手制定北京禁食生吃水产品的监督管理规定。

    时下有些人在吃上真的很“勇敢”,信奉“吃奇食异”、“吃啥补啥”的信条。吃猴、吃老鼠、吃蛇、吃巨蜥、吃甲鱼、吃蚂蚁、吃蝎子、吃蝗虫……什么都敢吃,中国人的“吃”文化可谓天下闻名,令人咋舌!

    研究证明,野生动物的营养元素与家畜家禽并没有本质的区别,故没有什么特别的滋补作用。

    非但没有什么特别的好处,潇洒贪食的同时,吃野生动物而患怪病已屡见不鲜。吃蝗虫、甲壳虫引起过敏反应;吃巨蜥而患结核病;喝蛇血“进补”而患鞭节舌虫病;吃榕蛇而患裂头蚴病;生食猴脑而患B病毒病;食蛙肉而患卡氏肺囊虫病;生食螺肉而患血管圆线虫病;生吃蛇胆引发急性肾衰竭,如此等等,严重影响了食客们的健康。

    研究表明,大自然中数以万计的脊椎动物和非脊椎动物身上,或多或少地都寄生着寄生虫和病菌,其中许多寄生虫还对人致病,所患的病即“人兽共患病”。对于“人兽共患病”,目前仍缺乏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检测方法,在治疗上也缺乏有效的药物,故应以预防为主。主要办法就是远离野生动物,不吃野味!灵长类动物、啮齿类动物、有蹄类动物、鸟类等多种类野生动物与人的“人兽共患病”有100多种。如狂犬病、伪狂犬病、口蹄疫、日本乙型脑炎、非典型肺炎、流行性感冒、支原体肺炎、炭疽病、Q热病、结核病、B病毒病、鼠疫病和甲型肝炎等。

    如对榕蛇解剖时发现,蛇皮下、肌肉里和腹腔中有数百万个裂头蚴寄生虫。人吃榕蛇时,就会染上裂头蚴病,引起眼、口腔颌面、皮下、脑及内脏各部的疾病。巨蜥肝脏中寄生着大量的结核菌,人吃巨蜥后,将会感染上结核病,且此结核病的致死率极高。

    因为野生动物亿万年来长期生存在恶劣自然条件中,自身已产生了对病菌的特殊免疫力,而人类长期生活在“文明社会”的优越环境中,对动物体的病毒抵抗力非常低下,密切接触时极易患病。

    吃野味,尤其是吃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属于非法行为。故食客不敢大张旗鼓,店家经营也只能偷偷摸摸。慑于法律,端上餐桌的每一盘珍稀野生动物,都没有经过任何卫生检疫。如蛇胆虽是一味中药,但其药用与食用迥然不同,药用蛇胆的来源、炮制方式、服用方法和用量都有严格精确的规定。但餐桌上的蛇胆,讲究个“鲜”字,是从血淋淋的蛇腹中现取的。鲜蛇胆中虽含有促进消化的成分,但也含有多种寄生虫(如鞭节舌虫等)。盲目吞服鲜蛇胆,一易损伤体内器官,诱发肝、肾功能衰竭,二易患鞭节舌虫病,很难治疗。

    近二十多年来,严重的环境污染给野生动物带来了更大的毒害。工业“三废”和生活污水、污物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生活在该环境中的野生动物深受其害,形成急性或慢性中毒。高残留农药和杀虫药、灭鼠药等的污染也加大了其自身的毒性。高残留性有毒物质经过食物链的蓄积作用,使处于食物链顶端的动物体内达到很高的含量,贪食者食用此类动物,将导致中毒,且使人体内激素水平失调,生殖、免疫等功能障碍及多种生理功能的异常,罹患多种怪病,以致遗祸终生。

    综上所述,专家呼吁:为了健康,请勿贪食野味!, http://www.100md.com(陆基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