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祝您健康》 > 202010
编号:13801312
生命的最后时刻
http://www.100md.com 2020年10月1日 《祝您健康》 202010
    


    生活中我们享受的所有服务,几乎都能以等价交换的形式体现出消费的交易特征,唯独医患之间,不能,也不可以。

    患者因病痛求助医生。医者因使命和职责,为患者提供治愈、帮助或安慰等专业性极强、也非一般意义的服务。医者与患者,本是陌路人,却因为对生命的敬畏和对健康的渴求,面对面坐着,构筑了人世间最奇特的关系。

    结束了一周的工作,已是深夜十分,我仰望星空,脑海里一直浮现出两张模糊的面容,两个对生命充满渴望,而我却没有把握是否能给他们带去奇迹的患者的面容……

    一位是22岁的小伙子小张,瘦削的身体,总是间断高热,每次我去看他,他都是安静地躺在床上,睁着大大的眼睛,一直看着我。每次都感觉他有很多话想说,似乎要告诉我他的想法,告诉我他哪里不舒服……但是连这样最基本的沟通能力,他都已经不具备了,无情的病魔已经吞噬了他的听力。

    自从去年4月被确诊为鼻腔恶性淋巴瘤以后,他一直在跟病魔抗争,多次的化疗后,他仍没有逃过最终的命运。他的肿瘤出现了包括脑部在内的广泛转移,他还出现了多次的急性胰腺炎。他的身体一天天瘦下去,听力一点点地消失,血液的各项指标也越来越不乐观。

    每次和他的母亲交流,听着她揪心地说着:“这个孩子,刚刚大学毕业,以前可活泼了,爱说话,爱笑,是一家人的开心果和寄托!”听到这样的话,每次我都从骨髓深处痛到指尖,我可以控制他胰腺炎的症状,但我无法控制肿瘤的发展,无法改变目前低到极点的血小板的数值,无法保证他还能活多久……

    另一位是已至中年的马叔叔,每次见到他,都能看见他同样瘦削的身体,安静地蜷缩在床上。几天前,他从外院转来的时候,他同样带着和小张一样的眼神,但他的眼神里充满着对生命更强烈的渴求。

    他的妻子告诉我,他一年前因为胃癌进行了远端胃切除,术后做了各种化疗,但仍没有阻断罪恶的癌细胞对身体的侵蚀,他出现了肿瘤腹腔转移、大量腹水、肾功能衰竭的情况,同时,肿瘤在他胃内局部复发以后,导致他无法进食。辗转多家医院没能解决他进食的问题,置入一根救命的营养管,对他来说却困难重重。

    与患者本人和家属沟通后,在置入腹腔引流管以后,带着患者对生命的无限渴望,科室邓主任尝试给他进行了内镜下营养管置入。谁都可以想象非麻醉状态下胃镜检查的不舒适,但在整个操作过程中,马叔叔都表现得无比坚忍和坚毅。

    术中,我数次拍着他的肩膀说:“坚持一下,我们要完成了!”术后,他说的第一句话不是他有多难过,而是拱手作揖:“不好意思,耽误你们这么长时间,你们辛苦了!”

    说实话,如果当时没有其他同事在现场,我会忍不住哭出来,邓主任和我都无法保证营养管是否通畅,因为他除了吻合口局部狭窄不通畅以外,小肠也合并不完全性梗阻……当然,我们祈祷置管通畅。

    责任和担当,让我们会聚在一起。对待疾病,我们需要的是认真,但更需要的是较真……对生命的渴求,在医院每时每刻都能见到,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家属的垂心悲痛,患者的坚强挣扎,无不给我们鞭策。

    作为工作十余年的医者,我感同身受。当我面临母亲和公公生命的最后时刻,我何曾不是感觉无助。每每此时,我能够感到信仰和职责让我无处转身,无法躲藏。回想当初的医学生誓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而今细细品味,除了庄严肃穆的敬畏,还有医者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作为消化内科团队的一员,我为我们团队勇于担当,不抛弃、不放弃的执医精神而骄傲。作为一名医生,生命的意义在于常常给身处绝望的患者带去希望。“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美国医生特鲁多这句名言明确了医学的人文性,同时也体现了医学的局限性。

    面对生命的最后时刻,治愈已经不可能,帮助也很有限,甚至连安慰也显得苍白时,医生能表达的,或者能做到、也可以做到的,就是尊重和同情!

    誰能更好地诠释和解读生命的意义?我想应该是每个用心生活的人。作为医者用真心工作,才能发现生命的最后时刻不是无情,而是如此“多情”。

    (仇上斌 整理)

    (编辑 杨小龙), http://www.100md.com(李瑶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