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祝您健康》 > 2019年第5期
编号:13342644
骨科机器人来啦
http://www.100md.com 2019年5月1日 《祝您健康》 2019年第5期
     科技改变生活,我国自主研发的“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改变着传统的手术方式。

    骨科手术三大难题

    骨科手术,四肢、关节、颈椎、腰椎等精准操作手术,对医务人员而言都是艰巨的任务。

    江苏省人民医院骨科主任殷国勇教授介绍说,不同于对表面软组织的手术,骨头在肌肉包裹中,手术中医生无法直接看到,更像是在坚硬的暗箱内操作。需要医生在头脑中建立深层三维空间,才能精确定位。

    因此,骨科手术有三大难题:看不见、打不准、拿不稳。骨科医生需要一双特殊的“眼睛”,可以实时看清人体内部立体结构,以及电钻螺钉打入的三维过程。也急需一双特殊的“手”,可以极其稳定又能精确地按照“眼睛”分析出的操作路径,完成钻孔和拧入螺钉的过程。

    但这些操作若由机器人来做,则会变得比较轻松且更加精准。

    机器人辅助精确定位

    日前,殷国勇教授团队,在骨科机器人的辅助下,分别为两名患者成功开展了手术:一例是为一名50岁的女性腰椎滑脱患者,开展了腰椎滑脱复位内固定手术;另一例是为一个72岁男性中上胸椎(T7)骨折患者,历时45分钟,成功进行了椎體成形手术。这两例手术都是在机器人的辅助下,医生团队密切配合完成的。

    骨科周炜副主任医师感慨地说,以往中上胸椎骨折精确定位一直是一个难题,但在机器人导航辅助下,手术团队将精确度误差限制在0.5毫米以内。

    机器人辅助手术

    患者接受全麻后,医生操作手术机器人开始手术。

    第一步:机器人“G臂”在手术中用CT对患者进行腰椎影像扫描及三维重建,图像被同步传输至骨科手术机器人系统。

    第二步:根据传输来的CT图像,导航系统设计好钉道位置,呈现在屏幕上。机器人的机械臂根据设计的位置,将手术工具精确定位到手术位置,套筒指向钉道的进钉点。

    第三步:医生沿着套筒钻入导引针,确认位置无误后,再把直径6.5毫米的空心椎弓根螺钉通过导引针固定,拔出导针。

    第四步:对患者再次进行CT扫描,确认打入的螺钉位置正确无误。

    骨科机器人突破了传统手术中“手”“眼”的局限,使手术操作精准、微创,比传统手术时间缩短数十分钟,减少近一半的辐射。

    骨科机器人辅助手术,不仅需要骨科手术团队的主刀,还要有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放射科、临床工程处以及手术室护理团队,熟悉并规范运用骨科机器人手术的一整套流程,相互密切配合,才能成功。

    (周宁人 整理)

    (编辑 林 妙), http://www.100md.com(周炜 凡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