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祝您健康》 > 2012年第1期
编号:12195979
治疗偏头痛选针灸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月1日 《祝您健康》 2012年第1期
     王阿姨近年来,经常在劳累后,或精神紧张、压力大的时候,出现左侧头部疼痛,每次吃一片止痛药可以缓解。但是会反复发作,频繁时一周或10天就会发作一次。医生诊断她是偏头痛。由于她原有慢性胃炎,长期服用止痛药引起胃部不适。这天,王阿姨的偏头痛又一次发作,她选择了针灸科就诊,希望不服用药物也可以止痛。

    医生看她神疲力乏,面色淡,形瘦寐差,舌淡红,苔薄,脉细。中医辨证为气血亏虚。为她制订了治疗方案,选取基本穴位,加上辨证配穴针刺。基本穴位为:头维、太阳透率谷、风池、百会。配合患侧的穴位丝竹空、攒竹,双侧三阴交、足三里。治疗3次后,王阿姨头痛缓解;2个疗程后,基本不再反复发作。期间仅有1次偏头痛发作,其头痛的程度及持续时间均较以前明显减轻,全身症状也有所改善。治疗2个疗程后,头痛未再出现。随访半年,未出现反复。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病,又称原发性血管神经性头痛,为发作性神经一血管功能障碍,以反复发作的偏侧或双侧搏动性的头痛为特征。患病率女性明显多于男性,约50%有家族史。每因气候、精神因素、妇女经期、劳累等因素诱发或加重,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现代医学认为偏头痛发作是颅内外血管收缩扩张的结果。与遗传、内分泌与代谢、情绪、饥饿、睡眠障碍、精神刺激等有关。中医认为偏头痛属中医学“头风”、“脑风”等范畴,可由外感或内伤导致,多为少阳经头痛。针灸治疗是预防和治疗偏头痛的有效方法。
, 百拇医药
    偏头痛治疗的目的是为了预防或减轻头痛及其伴随症状,最大程度地恢复患者的日常生活。患者自身亦需注意避免引起头痛发作的刺激因素。中医治疗多根据头痛的部位,首先辨别病变所属的经脉,在治疗取穴时充分考虑经穴的归经、经络的分布和走向,再结合病征的分型制订出相应的治疗原则,选择相应的穴位来进行针灸。

    治疗采用基本穴位以及辨证配穴进行针刺。基本穴位为:头维、太阳透率谷、风池、百会。另根据疼痛部位不同,分别在肝经、胆经等经络上循经取穴及辨证配穴。针刺采取虚补实泻的方法,针刺后留针30分钟,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头痛发作期,以泻法强刺激,得气后每10分钟运针1次,等症状明显缓解后,采用平补平泻或虚补实泻;缓解期治疗手法宜轻,其间可酌情采取提插、捻转手法。

    中医将偏头痛辨证为6型:

    风寒袭络型:头痛发作或阵发性胀痛,或左右交替发作,怕冷畏风,苔薄白,脉浮紧。治疗采用基本穴位加上阿是穴、双侧合谷穴。
, 百拇医药
    肝阳上亢型:偏侧头痛,头痛暴发,痛势剧烈,或连及同侧眼、齿,痛止如常。伴眩晕,烦躁易怒,情绪波动则头痛加重,面赤口苦,或胁痛,舌红,苔黄,脉弦。治疗采用基本穴位,点刺太阳穴出血,加上阿是穴、双侧太冲和太溪。

    痰浊上扰型:偏侧头痛,昏蒙如裹,周身乏力,伴呕吐痰涎,胸闷腹胀,食少,舌体胖大有齿痕,苔白腻,脉滑。治疗采用基本穴位,加上双侧合谷和丰隆。

    肝肾阴虚型:偏侧头痛,目眩,时轻时重,伴腰膝酸软,耳鸣,五心烦热,视物昏花,舌红,少苔,脉弦细。治疗采用基本穴位,加上双侧三阴交和太溪。

    气血不足型:头昏而痛,痛势绵绵,神疲力乏,面色无华,舌质淡,脉细数。治疗采用基本穴位,加上双侧三阴交和足三里。

    瘀血阻络型:痛有定处如针刺,其势缠绵,神志迟钝,健忘多梦,舌质紫暗或见瘀斑,苔白,脉涩或弦紧。治疗采用基本穴位,加上阿是穴和双侧三阴交。

    针灸治疗偏头痛,“通其经脉,调其气血”,疗效稳定可靠,是偏头痛病人可以考虑的一种选择。

    (编辑 林妙), 百拇医药(陶文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