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祝您健康》 > 2007年第11期
编号:11514279
适当泄怒,有利健康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1月1日 《祝您健康》 2007年第11期
     在感到愤怒时,把气愤埋在心里,不能或者不愿意发泄出来,称做压抑。在日常生活中,常见有的人努力去压抑自己的怒气爆发,虽然怒气压了下去,但经常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心中感到“真憋气”、“难咽下”。在气愤的情况下。如果一味地控制自己,封闭自己,忍耐、退让,长期积郁,则会造成身心伤害。

    著名心理学家和心理治疗专家家弗洛伊德指出,没有表现出来的情绪常常是精神病的基础。在实践中,他采用精神发泄法治疗了许多精神病患者。美国密执安大学社会心理学家玛拉朱莉斯博士对696名男女进行了为期12年的观察。结果发现,对伴侣忍气吞声的人多数会出现酗酒、失眠等情况,而能及时发泄愤怒的人大部分健康状况良好。她认为,长期的忍气吞声会使体内生物化学平衡受到干扰,严重者还会削弱对疾病的抵抗力,缩短寿命。因此,学会适当泄怒对调节心理平衡。保持身心健康非常重要。如果能够及时地、自然地以小流量的形式将心中的怒气释放出来,效果会更好。泄怒的方法有:

    (1)运动。跑步、打球、投掷等,通过运动将愤怒积蓄的能量释放出来,以缓解愤怒造成的精神紧张。

    (2)用力敲打物体或者劈柴。

    (3)如果有发泄室,可到发泄室宣泄一通。日本有些企业在发泄室里排放着老板人像模型专供职工泄怒之用。

    (4)摔摔东西也未尝不可。只要不伤害别人,不损坏公物,可以把自家的废旧物品摔一摔。当然,摔坏贵重家电用品显然是不明智的。

    (5)倾诉。在不影响团结的情况下,可以向旁人或亲朋好友倾诉自己的愤怒,同时也可以得到别人的开导。在家庭外受气。最好向配偶倾诉。

    (6)向对方表示愤怒。在双方都冷静的时候,以对方能接受的方式说明气愤的理由,使对方重新考虑欠妥之处,如果对方表示歉意,双方进一步交心谈心,言归于好,则是最好不过的方法。

    (编辑 祝健), http://www.100md.com(华 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