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祝您健康》 > 2004年第1期
编号:11091991
家有老人:自制装备保安康
http://www.100md.com 2004年1月1日 《祝您健康》 2004年第1期
     老年人体弱多病,常有突发性急病发生,猝死的现象也不少见。因此,家中有老人的,老年人自己和家人便要多个心眼、留点神,最好能自制一些防范设施,为健康安全保驾护航。下面介绍几种保健上窍门。

    门铃装在床头上 据临床资料显示,很多致命的老年急症,如心肌梗死、脑溢血等,往往在午夜至清晨这段时间发病,这类病人如能得到及时救治,大都能转危为安。最可怕的是发病时无人知晓、缺少救助而酿成悲剧。所以,老两口最好同室而卧,相互有个照应,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如某银行黄行长退休后喜欢向报刊杂志投稿,其妻怕影响他写作,加上房间也宽裕,故经常与黄行长分房而睡。一天早上,其妻做好早饭去敲门,没有反应,推开门一看,才发现黄行长倒在书桌旁,手捏未开盖的药瓶,已死去多时了。原来黄行长有冠心病,写作时突然发病,没能等到拧开药瓶就去世了。

    如果家中有丧偶的老人,与其居住在一起的晚辈就要考虑这样一个问题:要安装一些监视、呼叫设备。如果条件允许,最好安装一套监控设备,晚上老人的一举一动能使在另一房间的儿女一目了然。条件不允许的,简便的方法就是将门铃装在子女的床头柜上,门铃的按钮装在老人的床头柜上。更简便的方法就是用一根长绳系上响铃,将绳的一头系在老人的床头,系有铃的另一头放置在子女的房间,老人一拉长绳,子女便会知道。
, 百拇医药
    救生卡揣在口袋里

    前一段时间,某大学宿舍区里有两位老人先后中风,最终出现两种完全不同的结果,发人深思。一天,老刘睡午觉,到日头偏西还没起床,老伴感到不妙,推开门一看,老刘鼾声震天,枕边有一堆呕吐物,无论怎么喊都不醒。家人忙把老刘送到医院,医生问东问西,检查了一阵子,治疗了一夜没有起色。第二天又转到大医院,医生索要病历,家人一时找不到,只好从头检查,等检查结果出来才确诊为缺血性中风。由于耽误了最佳的救治时间,老刘虽保住了性命,但留下了半身不遂的后遗症。

    不久,老李也因病昏迷不醒,其老伴按老李事前的嘱咐,从他口袋里找到了老李自制的“救生卡”,按照上面说的操作起来:先给他吸了痰,找出租车直接将其送到卡上指定的医院,将他的病历复印件交给医生,医生很快做出诊断。由于救治及时,老李很快康复,没留下任何后漳症。

    建议老人们自己动手制作“身份病史卡”,俗称“救生卡”:用一块身份证大小的硬纸,一面写上姓名、年龄、详细家庭住址、宅电、儿女家或单位电话等身份资料;另一面写上本人的病史情况,如正患何种疾病(或患过何种疾病)、正服哪些药物、对哪些药物过敏等,最好能复印病历做附件。有了此卡,老人们一旦发生意外又无力自救时,人们会在患者的口袋里找到卡片,及时通知患者的家人,或送医院;医生看了卡片,就能正确诊断、对症下药,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抢救。

    缝个“隔汗背心”防着凉

    老人们大都有晨练的习惯,由于运动出汗湿了内衣没有及时更换而着凉生病的时有发生。在此,向老年朋友推荐一种“隔汗背心”,能有效防治上述弊端。“隔汗背心”的制作方法是:用一块纯棉布,其宽度约与自己上身的宽度一致,其长度则应是自己上身长度的两倍(前后襟对折)。将棉布在长的方向上对折,再在折线中央挖一个能自如伸进自己脑袋的孔,就做成了。锻炼前,将隔汗背心贴身穿上,外面套上衣服,这样晨练时出的汗会被背心吸收;运动结束后,用手从颈项处将背心从头上拉出,就能解决运动出汗不能及时更换内衣而着凉的问题。, 百拇医药(肖保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