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祝您健康》 > 2001年第7期
编号:11853585
兆瑞谈“性” 重新认识“同性恋”
http://www.100md.com 2001年7月1日 《祝您健康》 2001年第7期
     已是深夜了,咨询门诊室的灯光还亮着,等候席上坐着一位20来岁的小伙子。他从郊区赶来,骑车要1个多小时。尽管他来得并不迟,但他直到所有的咨询者都走光了,才腼腆地走进我的咨询室。他掏出一沓子信纸,照着上面的内容向我倾诉。这一谈就是一个多小时。他为什么这样不辞辛苦地来到咨询门诊求诊呢?原来,他是一个同性恋患者。

    近年来,他已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可尽管他当乡干部的父亲为他物色了十几个本村的、外地的女青年,可他谈的长的不到两个月,短的不到2小时就吹掉了。可怜做父母的至今还蒙在鼓里,不知道自己的儿子是同性恋。他对女青年压根不感兴趣,可对于男青年却情有独钟。平时走在大街上,遇到帅小伙子,他都要看上好一阵子。他特别喜欢男子汉身上散发的那种气味。平时,他做梦时想的不是女性,而是男性。从报刊杂志上,他知道这叫同性恋,可是他无法自拔,又不好意思向父母讲,只好前来心理咨询门诊求助。

    从性科学角度来看,所谓“同性恋是指在正常社会生活条件下对同性成员在思想、情感和性爱行为方面持续表现性爱倾向,而对异性缺乏性爱倾向或十分淡漠的现象。”上个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我们在全国2万例性文明调查中,发现有同性恋行为的占2%左右;而在某个大学的学生中调查表明,有同性恋倾向的竟占到7%左右。同性恋一般分为绝对同性恋、相对同性恋和境遇同性恋。绝对同性恋指专门对同性有性兴趣,而对异性没有性兴趣;相对同性恋指既对同性有性兴趣,又对异性有性兴趣,也称为双性恋;境遇同性恋指在一定的境遇条件下,对同性感兴趣,一旦换了条件,又恢复到异性恋,如监狱中同性犯人在一起容易产生同性恋,一旦出狱,又会回到异性朋友或配偶中间,恢复异性恋。
, http://www.100md.com
    造成同性恋的原因很复杂,近年来,性学专家们大多认为同性恋70%来自于遗传基因,30%来自于后天学习环境。现代性医学研究初步表明,同性恋者和有同性恋倾向的人在其x性染色体长臂顶端区域有一个叫做Xq28的基因,正是这一基因决定了人们的性指向,成为同性恋。性解剖学也表明,对同性恋者死后的遗体解剖发现,他们脑中的性指向的松果体比正常人的松果体要大1~2倍。性生物学最新研究表明,对于男同性恋者,表现为XY男性核型的却在性染色体中查不出男性基因SRY,或SRY基因发生突变,因此可能表现为女性化;而对女同性恋者来说,表现为女性核型XX的却在性染色体中找不到女性基因Wnt-4,Wnt-4基因发生突变,因此可能表现为男性化。当然,有的同性恋是由于性心理、性社会、性文化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如一个在脂粉堆中长大的男孩容易产生同性恋倾向。某一个男孩由于父母双亡,他跟祖母一起生活,后来祖母不幸中风,卧床不起,他帮助端屎端尿,擦拭祖母病体,当看到皱巴巴的老年女性皮肤时产生了厌恶感。到了青年时代,他的性指向则转到了同性身上。所以,我们提醒青春发育期的青少年,要回避老年异性的病体。男孩成长期时父亲要多负些责任,女孩成长期时母亲要多负些责任,切忌把男孩打扮成女孩,把女孩当男孩来养。这样会造成他们性别错认,长大以后容易出现同性恋倾向或行为。
, 百拇医药
    对于同性恋的态度,人类历史上经历了几个阶段:一认为是犯罪,二认为是病态,三认为是心理偏差。长期以来,大多数人把同性恋看成是性变态。1988年丹麦颁布了《同性恋法》,认为同性恋合法,可以享受异性恋一样的待遇,可以‘结婚’,可以领养非婚生子女。2000年德国也宣布同性恋合法。美国至少有15个州以上承认同性恋合法。我国过去一直把同性恋当成犯罪或性变态,但今年4月,在国家卫生部公布的《中国精神障碍标准》中,明确不再将同性恋列为性变态,现在普遍被接受的称谓是性心理障碍。一批性学者也认为,同性恋决不是心理变态的表现,当同性恋行为导致了心理矛盾、焦虑、严重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的,是性心理障碍的表现。

    像本文开头所谈及的那位男青年,由于缺乏对同性恋的正确认识,已形成心理偏差。因此,在接下来的咨询中,我每次都耐心地倾听他的倾诉,不厌其烦地对他进行认知教育,适当地对他进行厌恶疗法、期待一逃避学习疗法,并建议他参加电大学习,在工作中做出成绩,尽快地找一个异性朋友。一个阶段以后,他终于感到获得了“新生”。

    经验表明,对于同性恋患者,一要表示理解和尊重,二要进行引导和帮助,尤其是告诉他们不要去进行“肛交”,不去做伤害自己和他人的举动。我们相信,全社会只要有一个宽松的环境,并从小就开展性健康教育,同性恋的心理痈差是会逐步减少的,即便有了同性恋也会以平常心对待,使负面效应减少到最低程度。,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