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祝您健康》 > 1999年第7期
编号:11854687
到美国看“花花绿绿”
http://www.100md.com 1999年7月1日 《祝您健康》 1999年第7期
     前几年,有个美国华侨曾开玩笑地问及美国家庭财富的标志是什么,当场多数人回答存款,少数人回答房子、车子,而他说是家庭草坪的大小。当时多数人对此问题不理解。这次,我到美国之后,感到从某个角度讲,这个评判标准是正确的。

    我们从东部到西部,在高速公路上行走了数千里,没有看到大面积的露天泥土,没有看到垃圾,美国城市与城市都连在一起了,找不到界线。高速公路两侧,看不到农村,也看不到农田。所到之处,除建筑之外,皆是树林草皮,可以说全国皆公园。不时还可以看到掩映在树林中的起伏有致的高尔夫球场,像一块绿色的小手帕,把大地打扮得越发秀丽,恨不得停下车来到草坪上打个滚儿。美国城市绿地率高达70%以上,像纽约、芝加哥这种高楼耸立、建筑密度很高的大城市,海边、湖畔还是留了大片草地、公园。巴尔的摩、圣地亚哥是海港城市,绿丛掩映,像块翠玉,镶嵌在碧海蓝湖旁。走进洛杉矶,简直分不出是农村还是城市,尤其是首都华盛顿,不是城市里造公园,而是城市造在公园里。那些高层建筑群,采用复式地面、垂直绿化、屋顶绿化等办法,布置得绿意盎然。美国不少大城市中建筑密集处,建有一种面积不大的袖珍公园,它由绿色植物或艳丽花卉的繁复图案组成,有不同的地面铺装、形式各异的喷泉。如纽约曼哈顿市中心的一个公园,三面被高楼大厦包围,种着一片刺槐林,树冠形成的带状天棚下,布置着桌椅,卵石地面上置放着季节性盆栽花卉,公园为市民提供了休憩之地。即便关门的时候。过路人或汽车司机也能透过铁栅门感受一下里面的自然气息。华盛顿的小型公共绿地,均匀地分布在步行距离内的道路交叉点上,并由南北轴线的方格街道网和若干对角线街道相互联系,起到了划分不同区域的作用。
, 百拇医药
    美国新城街道的设计,采用软边法、灰边法,不像我国的街道,两旁建筑挖出两条线,尽是商店,而是商店、绿地穿插排列。美国人对住宅的要求,不在乎面积大小,而在乎环境好坏。树丛、水边、山脚等等都是有钱人追求的地方。房子并不高大、豪华,有条件的人家入口尽量搞些小径、柴门、小庭,追求我国唐诗中描述的“林木掩映,柴门小院”意境。美国的别墅本身也并不豪华,多是一层、两层,三层的极少,外表比较朴素,室内装修十分大方得体,好就好在环境上。一幢别墅,建筑面积200~300平方米多一点,占地1000来平方米,不像我国目前流行的别墅,建筑密度很大。它们一般采用散点式分布,像秋天里的蝴蝶,散布在大草坪或树林中,绚丽夺目。美国的城市郊区化现象十分明显,一些大的办公楼、科研基地、生产车间纷纷迁至郊区、高速公路附近或风景佳秀之处,大型郊区超级市场和低密度高级住宅区也纷纷外移,这也是环境意识的反映。

    美国人的环境意识还反映在一些具体事物上。在芝加哥湖滨公园里,虽然每天游园的人数以万计,但还是可以到处看到松鼠在草地上蹦蹦跳跳,并不怕人,还经常站立起来索取游人的食物吃。一次,我在街上换胶卷,不留心被松鼠叼去了,过了一会儿松鼠发现不是食物,又把胶卷从树上丢下来,引得大家哈哈大笑。美国公园里的枯枝,一般也不拾去。据说森林中大树倒下,横在路上,也不允许搬走,只是将妨碍交通的部分截掉。我见洛杉矶市里的棕榈树,枯枝叶都不剪理,枯棕也不剥去,一个一个像中国农村的稻草垛一样“原汁原味”地屹立在那里。大西洋城海滨绿地中,有意识地留了几片芦苇滩,为现代化的绿地平添几分野趣。从飞机上看城市,不是高楼大厦中几点绿,而是一块块绿地中点缀着一点一点的房子。粗略估计,一般城市的绿地率都在70%以上。尤其使人叫绝的是我看到美国少数不多的几条河流,水那么蓝,水边树木野生,没有一点人间烟火气息。
, 百拇医药
    美国人的环境意识,在建筑内部也得到充分体现。很多建筑物采用“室内广场”的办法,创造出一个生机盎然的小自然。如走进华盛顿一大型购物中心,仿佛走进公园树丛之中。笔者参观了大西洋城的一个会议中心,高大的中庭,明亮的天窗,让开会的人感觉天光云影。美国规划设计,是把环境设计当作第一件事,芝加哥市规划部副部长向笔者介绍该市一个钢铁厂改建为生活用地的规划,第一张图是绿地系统设计,第二张图是交通设计。房屋布局反而变成次要的了。

    根据我国目前的观念和做法,城市规划建设似乎就是建筑房屋,建造房子的目的是挣钱,买房是为了保值、增值,实质上并不是解决住的问题。这是一个错误观念,错误的行为。

    从美国归来后,我们更坚定了这样一种观点:城市建设,绿地广场比房屋重要。, 百拇医药(李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