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祝您健康》 > 1998年第12期
编号:11855002
跨越“雷池”顺应自然
http://www.100md.com 1998年12月1日 《祝您健康》 1998年第12期
     过分地关注自己的健康,做什么都谨小慎微、患得患失、前怕狼后怕虎,凡事首先想到会不会招致大病一场,这样的心理是不健康的。国外有专家提出:干一些自己想干的事,莫为自己圈定“雷池”,这本身就属一种养生法。

    现代的健康概念决不单指生理上的正常,更重要的在于心理上的健全。被动接受太多的清规戒律,会给人造成什么样的效应?英国科学家的研究发现,快乐的人身体更健康,寿命也更长,即使他们触犯了健身专家所定的条规,甚而还有某些不良生活嗜好,但是心理上的满足却能使他们精神松弛、快乐和兴奋。英国雷丁大学人类精神病药理学研究小组负责人戴维·沃伯顿教授说,使人们感到内疚和不安,剥夺人们享受简单快乐的权利,这对健康是有害的。它可以使人处于抑郁、消沉的精神状态,而不良精神状态会成为百病之源。

    以悉尼大学生物心理学家戴尔·阿特林斯为首的一批澳大利亚学者提倡人们按自己的生活习惯安排一切,反对干预人们的衣食住行。阿特林斯博士说:“人们生来就应该能吃各种各样的食物,那种认为可以按照营养结构表有选择地进食的观点没有任何科学根据。”他举例说:在日本,政府从不对人们的日常饮食结构发表意见,然而他们的预期寿命却在不断延长,心脏病、癌症和其他西方国家常见疾病的发病率在不断降低;法国人生性快乐,对营养学不屑一顾,但法国肥胖人口的比例却比邻国低得多,而且也不存在严重的饮食不当的问题;芬兰人同样也是随心所欲地进食,他们的预期寿命也像日本人一样得到了延长。同日本、法国和芬兰人正相反,美国人对饮食结构非常重视。在过去10年中,美国人减少了食品中热量和脂肪的含量,并加强了锻炼,但他们的预期寿命却没有任何变化,肥胖人口的数量仍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以目前的速度,到2017年,每个美国人都将超重。阿特林斯说,人们最好是听其自然,不要过分地担心自己的健康受影响。

    确实,人的生命本是一个自然且难以更改的过程。强行改变自己习以为常的生活规律,听他人的一套,等于是把自己的生命主动权交给他人。事实上,生活中许多高龄者并不是孜孜追求养生之道的人,他们甚至还不懂得“养生”二字的含义,只是以自己的生活方式行事。这说明凡是能沉静地顺应自然的变化,达观地看待人生、充分地享受人生,做自己健康的主人的人,就可以颐养天年。就生活中的每一个人而言,没有必要过于苛求自己、违背自己的心愿,只要是自己喜欢的东西,尽管有人说它属于禁忌或是有害的,也没有完全放弃的必要。这对自身的健康可能是真正有益的。

    (编辑 士心), 百拇医药(岳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