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祝您健康》 > 1997年第11期
编号:11855546
老癌星与太极迷
http://www.100md.com 1997年11月1日 《祝您健康》 1997年第11期
     人活一世,草木一秋。生命的短暂,使人绕不过一个关于“活命哲学”的问题:怎样活着,才算活得有意义——才能活得好、活得美、活得久?

    在每天的晨练中,笔者有幸结识了一批热爱生命、执著于对生命质量不懈追求的老人们。

    合肥大西门的环城公园,依山傍水,草丰林长。每天清晨,人头如蚁,练者如云。其中,有那么一批人,凝神专目,两步一抓三步一放,沉浸在一种物我两忘天地合一的境界中。谁要把他们当成正常人,谁就看走眼了:他们正经八百是一批癌症患者——他们正在练郭林气功。为首那位长者叫李遂山,年届七旬,曾患过食道癌,练功八年,不仅自己战胜癌魔,还与老伴王玉萍长年开办气功班,无私热心传授功法真谛。使笔者真正动心动情的,并非在乎他们功法如何神妙诡奇,而是他们身上体现出的那种不屈不挠的生命意志。无论严冬酷暑,笔者还能见到两位年逾六旬的老阿姨,矢志不懈,专心练功。她们都是肺癌患者,且都转移,她们完全凭借巨大的求生意志和斗争信念所凝成的精神能量。最终斗败了身体中的恶魔,锤炼出了顽强向上的生命品质。
, 百拇医药
    与这些“老癌星”们相比,另一位叫胡昭勋的老太极拳痴迷者的精神面貌,则更让笔者叹为观止。这位58岁的原合肥无线电一厂的下岗职工,虽年近花甲。然那潇洒古朴的太极功夫和武术功底,则使他看上去如年轻人般矫健洒脱。“相由心生”,笔者与他乍见之下,便有种“异相”之感。果不其然,从青年时代起,他就由对功名利禄俗世浮尘的厌恶和抵拒,移情遁身于武林拳道,以求在逆境中释怀慰情,在太极境界中提升人性人格。几十年来的风刀霜剑、潜修苦练,不仅磨砺了他的肌肤体魄,且修炼出他超乎常人的品行德性。当笔者了解到他下岗后,只拿三百来元工资,生活很是拮据清贫时,曾问他何以身怀绝技不办班挣钱,他的回答是:我练太极拳的目的是为了心身双修,不是为了挣钱。我是把它当成一种艺术来热爱和追求的。

    这其实已是一种旨趣极高的审美化、艺术化的人生境界了。联想起周遭那些“心为形役”,执著于蝇头小利,苟且于官场权欲,深受物累、物蔽,最终以身殉物的人们,多么需要这种高远超拔的太极境界——这种高质量的精神生活啊!

, 百拇医药     人生无常,人身难得,数十寒暑,一弹指顷。面对混乱无序的世事纠葛、关系网络,面对当代社会愈发复杂迷离的市井喧嚣、外部诱惑,为何活?怎么活?人最根本的需求是什么?人性最至深的渴望是什么?这些问题倘不死心参究悟深悟透,人便无法活得自由安泰,不知将自我定位在哪里。如果无限地得到高官厚禄荣华富贵,仍不能使人获得幸福满足,那么有限地攫取到这些。则更不能算是人生之福了。

    人的真正幸福感和自足感,必来自主体的自由和内在的超越,来自既利己更利人的自我价值的社会性实现,来自充满乐趣与激情的生活情调和生命品格……

    【作者简介】

    王英琦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为安徽省文联文学院专业作家,获得过全国及省级奖,部分作品被翻译到英、法、印度等国。已出版《漫漫旅途上的独行客》《我们头上的星空》《守望灵魂》等16部散文集,曹写过电影文学剧本《李清照》,并被西安电影制片厂搬上银幕。,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