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祝您健康》 > 1996年第7期
编号:11856264
爱恋女物怎么办
http://www.100md.com 1996年7月1日 《祝您健康》 1996年第7期
     杨大夫:

    您好!我有个16岁的弟弟,今年初中毕业。以前我们只知道他内向,学习成绩不好,全家都为他感到头痛。去年秋天的一个夜晚,我妈给他盖被子时发现,他是两手紧抓着一只女人的乳罩放在胸前入睡的。第二天,又在他房间里搜出几条女人的内衣内裤,在爸妈的再三追问下,他道出是用钩子从别人家钩来的,别的再也问不出来了。于是,父母给他做思想工作,讲了许多诸如“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言如玉”的道理,讲清利害关系,他也表示愿意改正。谁知今年初,在他的房内又发现了多件女人的衣物。医生,做为一个女孩,这些话都难以启齿,可是为了我的弟弟、我的家庭,我不得不求助于您,希望您能理解我此时的心情,告诉我该怎么做?怎样帮助我弟弟改邪归正?

    一个苦恼的姐姐苦恼的姐姐:

    认真地看过你的信后,作为心理医生,我很理解你的心情,也很乐意帮助你的弟弟。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你弟弟无疑是患上了“恋物癖”。所谓的恋物癖是一种性心理变态病,这种人多为男性,其特征是只要接触到异性穿着的或佩带的衣物饰品,便引起性的兴奋,有遏制不住的冲动感。这些物品多是直接接触异性体表的物体,如一绺头发、鞋子、手套、内衣、乳罩、头巾、丝袜、发夹、别针、项链等。恋物者并不爱一个实际存在和完整的人,而只对其穿着和饰物感兴趣。所以他们往往只千方百计收藏异性的物品,而没有其他的性侵害行为。由于这是一种病态,不是单纯的道德败坏、思想问题,所以虽然患者会因为此行为受到批评、责骂,甚至法律的制裁,但他们往往并不吸取教训,而一犯再犯。

    引起恋物癖的原因,一是与生物学遗传因素有关;二是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大量研究资料证明,儿童期环境因素,尤其是家庭影响对性变态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一般来说,父母的形象是孩子模仿的榜样,也是各种好坏刺激的来源,双亲在举止上的不当和不同程度的性表达方式,以及谈论有关性问题等等,都会对正在发育中的儿童带来性刺激,影响性心理的健康发展。到了青春期后,这种被压抑在潜意识中的性欲求,由于在正常合法途径得不到满足,有时便以偶然接触异性的某种物件为契机诱发出来,使该物件与性冲动联系在一起,并通过条件反射形式固定下来,患者便反复以获得该物件来满足自己的性冲动欲望,于是形成了恋物癖。

    恋物癖的治疗以综合性心理治疗为主,包括与患者一起回忆、讨论童年生活经历,揭示童年某一特定生活经历与恋物癖的内在联系,悟出问题的症结,摆脱童年生活阴影的影响;同时运用厌恶疗法等行为心理疗法进行系统脱敏治疗。但这些方法均需专家指导和家属协同配合,以及本人有信心和毅力,坚持不懈地进行治疗,方可收到较好的效果。所以,我认为你应该同你父母商量一下,尽快带你弟弟去找心理治疗专家进行心理矫治。同时,你们要改变对你弟弟的态度,不再辱骂歧视他,或进行简单的说教,而要鼓励他树立起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主动与医生配合治疗,只有调动起他本人的积极性,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杨司佼,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