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祝您健康》 > 1994年第5期
编号:11857552
来自药物的威胁
http://www.100md.com 1994年5月1日 《祝您健康》 1994年第5期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凡起病后6小时内突然发生死亡者,称为猝死。有的在数秒钟内甚至尚未出现症状时即迅速死亡,称为即刻死亡。临床上遇到的大多数是心性猝死,其次是脑性猝死。猝死大多发生在心或脑有器质性病变的患者,往往由于过劳、大量吸烟、酗酒、摔倒、精神刺激、狂喜等引起。除器质性病变和上述诱因外,药物也可以成为猝死的诱因。

    可引起猝死的药物,最主要的是吩噻嗪类。国内报道,吩噻嗪类的代表性药物氯丙嗪引起猝死者最多。过量或联合用药也是引起猝死的原因。在使用吩噻嗪类药物的过程中,因食物阻塞呼吸道而引起死亡者也有报道。这是因为吩噻嗪类药物可引起咽喉肌肉共济失调,吞咽困难,会厌关闭功能和咳嗽反射受到抑制。具有脑器质性损害者或癫痫病患者,更易发生窒息。吩噻嗪类药物还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长期用药时常会对此忽视。严重低血压危象常可导致不可逆催休克,发生猝死。此外。这类药物若产生血栓或栓塞性疾患,亦可引起猝死。

    其它可引起猝死的药物还有:①阿密替林,可引起心脏抑制,发生猝死;②奎尼丁,可使心房内血栓脱落造成脑血管、冠状动脉栓塞,引起猝死;③异丙肾上腺素,其加压气雾剂能引起哮喘病人猝死;④β-肾上腺素阻滞剂;⑤青霉素,引起猝死与过敏反应有关;⑥氯喹,可引起心脏停搏而致猝死;⑦疫苗;⑧氯甲噻唑(镇静剂)。

    心脏猝死的主要症状是:昏倒、意识丧失、面色苍白、脉搏消失、血压测不出来,甚至发生抽搐,随着心跳停止,呼吸变得不规则,以至猝死。在这个关键时刻,需要训练有素的人员进行迅速而正确的抢救,包括进行心脏复苏术(例如捶击胸部、心脏挤压)和人工呼吸等,使病人在送到医院之前能够维持生命。这种院外就地急救处理,对病人完全的心脏复苏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预防心脏猝死的方法是:①防止过度疲劳或剧烈运动,以免增加心脏负担;②避免情绪激动,精神紧张,以免内分泌功能增强而引起心肌突然缺血;③戒烟、限酒,不宜吃得太饱,以免因冠状动脉收缩而发生心脏病;④保持大便通畅,避免排便时用力屏气而阻碍血液流向心脏;⑤防止性生活过频,以减轻心脏负担。

    防治吩噻嗪类药物引起猝死的原则,主要是加强抢救措施,慎重选择用药。对于有脑病及心脏、肝脏、肾脏功能不全的病人,以及营养不良和年老体弱者,过去有低血压史及其它药物严重反应者,都应当特别慎重,用药剂量也不宜过大。

    目前认为:血小板抑制药和β-受体阻滞剂是预防心性猝死的重要药物。据报道:心肌梗塞后1~2年内服用亚硫吡拉宗(茶碳唑酮)可明显降低心性猝死发生率,心肌梗塞后早期应用阿司匹林及潘生丁,也可以降低心性猝死的发生率。β-受体阻滞剂如心得安等能延长心肌梗塞后存活率,有效地降低猝死的发生率。, 百拇医药(张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