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祝您健康》 > 1984年第3期
编号:11861003
青年人要学会控制自已
http://www.100md.com 1984年3月1日 《祝您健康》 1984年第3期
     “又要文化考试了。我心慌得很,静不下来。请告诉我,有没有良方可以使我脱离这苦海?”这是一个女青年的话。“我太容易兴奋和紧张了,学习和工作总是不顺当,老是出错,我已经灰心了!”这是一位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同志在来信中写的。投书《祝您健康》的这类信件不少,都是那样情急地求医,又都是那样的苦恼。看来,一些青年朋友确实患着一种“心理疾病”。这里,我们提供一些对这类“心理疾病”有着肯定疗效的方法,但需要患者自己创造实现它的条件。

    可以这样说,上述心理疾病主要表现在情绪生活方面。有些人受了挫折,心情变坏了,情绪不稳定,性急,自己控制不住自己;另一些人学习和工作安排不科学,超过了自己的心理和生理限度,机能失常了,等等,都可能引起心理方面的病变。关于气质的神经心理学认为,胆汁质和抑郁质的个体最容易产生情绪波动,造成精神方面的过重负担。我猜想,来信的青年朋友多数属于这两种气质类型。情绪容易波动的气质虽有情绪易于波动的特点,但通常却不一定会发生心理疾病,不然属于这些气质的李白、普希金、果戈里等人怎会成为经传有名的人物呢?显然,关键的问题在于自己,在于自己能不能主宰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的情绪。
, http://www.100md.com
    对于控制情绪的问题,现代科学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其中生物反馈技术就是突出的例子,苏联精神病学家、医生A·B·阿利克谢夫的《控制住自己》就是这方面的专著。现代科学表明,人不管他属于哪种气质类型都能有效地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从而保持健康的朝气蓬勃的精神生活。患有这类“心理疾病”的青年朋友可以试用下面的方法去主宰自己的情绪,从而克服(注意,是克服而不必是治愈)自己的“心理疾病”。

    首先,要明确控制情绪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牢固地确立一种控制情绪而不被情绪控制的顽强意识。看过电影《林则徐》的,都会记得这位爱国者的书房中有两个大字:“制怒”。他在震怒难平时,只要抬头望见自己亲笔写的这两个字,情绪就会渐渐平复。他懂得为了顺利地思考问题就必须控制情绪,林则徐对于控制情绪的意识是非常强烈的。这一点,值得效仿。

    第二,要在思想中培养出一个新的我。让他去控制旧的我。原来的我患了“病”,情绪不安,心绪不宁,是一种旧的势力。为了消除这个旧我的干扰和破坏,就需要找到它的对立面,积极培养出另一个新我。这个新我是医生,是朋友、是同志、是有说服力的导师。当旧我情绪发生波动,新我就会立刻站出来批评旧我,开导旧我。进而平息自己的怒气、怨气。新的我须要自己去树立,去培养,它可以使患者逐步摆脱困境。张海迪同志也有过情绪波动和感到十分软弱的时候,她靠了坚定的信念,树立了坚强的我。终于战胜了一度是软弱的我。
, http://www.100md.com
    第三,要学会转移情绪。当情绪是一种积极的,有益的心理状态时,保持其稳定状态是必要的,比如理智的热情。但是,当被一种消极的、有害的情绪笼罩了,新我在急切问又无法战胜旧我,就可以借助情绪转移的方法来帮助自己。情绪的转移是利用注意转移达到目的的。看书时觉得心慌意乱,安定不下来,就可以去打球,劳动、工作。也可以用强使肌肉紧张的方法来消除情绪的紧张。这时,切不要认为自己是浪费时间,消磨时光。不是的,这是调换活动方式,应该心安理得地去做。无论活动怎样调换,如果总保持一种高昂的情绪,那么,您最终就会获得可贵的、健康的、持久的情绪生活。一个人,如果他的兴趣爱好比较广泛而又有一定的深度,这种转移就能顺利实现。

    第四,解决认识方面的问题,这是最基本的。情绪的问题,总是起源于认识的问题。自己不适合考大学,却’只知道不读大学就不光彩,三番两次去考又考不上,这就会造成严重的情绪障碍,这个障碍来源于认识上的片面性,不了解我们的社会制度为青年的出息所创设的是多么广阔的前景。大脑本来就容易疲劳的人,却偏要学着别人加班加点地去开夜车看书,致使神经衰弱,也是认识错误而导致偏颇的情绪所致。要解决这一问题,只有把自己心理和生理方面的可能性与对生活目标的追求协调起来,妥善安排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和休息, 才能把情绪的波动问题解决好。

    最后,如果靠自己的努力还不能解决情绪的困扰,就应该请精神科医生帮助。有的朋友认为去精神科看病,会被误认为患了精神病,是疯子,从而不去就诊,这其实是片面的认识。医院的精神科管得比较宽,目前不少医院还设立心理门诊,专门解决心理问题,所以大可不必有这种忌讳。,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