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祝您健康》 > 1982年第3期
编号:11861598
晚清宫廷秘方(2)
http://www.100md.com 1982年3月1日 《祝您健康》 1982年第3期
     22,霜桑叶一两,菊花一两。共以水熬透,去渣,再熬浓汁,少兑炼蜜收膏,每服三钱,白开水冲服。

    (评议摘)此方以膏为剂型,与前此同名丸剂交替服用,更易为病人接受。

    治耳病方

    23,甘草、生地各三分,研细末,做成枣核形,用胭脂包好,昼间塞耳。

    (评议摘)甘草有清热解毒作用,对疮疡肿毒,外用亦常收效。生地入肾肝经,功可清热凉血生津。佐以胭脂芳香通窍,当对耳闭聋者有效。

    24,生地黄,切断,纸包,火煨,塞耳数次。

    (评议摘)方用生地一味,可入肾凉血生津,治耳吗。耳鸣因于肾虚者多,此亦属固本之法。

    治喉病方
, 百拇医药
    25,鲜青果二十个,去核。鲜芦根四支,切碎水煎、代茶。

    (评议摘)二药合用,清解肺胃之热功专力大。从方测证,其时西太后当有咽喉不适。

    治牙病方

    26。海盐二斤拣尽。以沸汤泡,将盐化开,滤取清汁,入银锅内,熬干研面,装瓷盒内。每早用一线擦牙,以水漱口,用左右手指互取口内盐津,洗两眼大小眦内,闭目良久,再用水洗面。

    (评议摘)海盐碱寒,清火凉血解毒,治齿龈出血,喉痛,牙痛,目翳。此法见《本草衍义》、《仁斋直指方》、《永类黔方》等多书。

    27,骨碎补一两,黑桑椹予五钱,食盐五钱炒,胡桃八钱去皮煨去油,共研极细面,搽敷牙根。随炭面一两俱各包。

    (评议摘)此为益肾固齿、凉血去火方,对牙龈炎可有效。
, 百拇医药
    治皮肤病方

    28,雄黄二两,白矾二两。共研极细末,装布口袋内,用此搔痒。

    (评议摘)本方即《医宗金鉴》二味拔毒散,加大雄黄用量一倍,主治疮疖疔毒、疥癣及虫蛇咬伤等证。今人有以治疗湿疹及带状疱疹百余例者,疗效甚好。

    29,百部三钱,以热烧酒一两五钱淬,蘸酒涂之。同时以紫金锭醋研涂之。治湿热所致的心间红疙瘩,不甚痛痒。

    (评议摘)百部用于荨麻疹、皮炎、疥癣效果较好,借酒力扩张局部毛细血管,使药力易于透达。紫金锭能疗疮肿,解诸毒,醋研更易消肿散结。

    30。生竹叶一斤,去梗净。生姜四两。净白盐六两。先将竹叶熬出浓汁,再将姜捣汁同熬,沥渣,将盐同熬,千敷之。

    (评议摘)此为宫中秘方,光绪帝久病知医,留意方药,用此熬膏外敷,当系治皮肤湿热疮疡。
, 百拇医药
    31。山栀子一两,用白面烧酒和匀,作饼,贴上。

    (评议摘)栀子研末,与面粉、酒合匀调敷,是民间常用的“吊筋药”,功能活络消肿舒筋,适于跌扑损伤、扭伤及皮肤青肿等症,尤以用于四肢扭伤为优。令人摄遭用治四肢挫伤有良效。

    32,牡蛎粉一两,枯白矾一两。共研极细,过重绢罗为面,烤洗后,用面扑肾囊潮汗处。

    (评议摘)古方有用牡蛎扑粉止汗法。枯矾外用燥湿止痒,学名硫酸铝钾,火煅之后失去结晶水,故可吸湿,外科常用以治皮炎、湿疹及皮肤糜烂等疾。御医们两药合用,治帝阴囊潮汗,当有效。这种扑汗方法,卫生简便有效,值得总结。

    33,白芷一两,贝母一两。共研极细面,过重罗,每日早晚膳后用热黄酒调一钱,温服。

    (评议摘)是方具有祛风消肿、清热散结之功效。
, 百拇医药
    长发护发方

    34,东行枣根三尺,横卧甑上,蒸之,两头汁出,收取涂发即易长。

    (评议摘)发为血余。枣根有活血清热祛风功效,故可令发长。

    35,桑叶,麻叶,煮水洗发七次,可长数尺。

    (评议摘)二药用于长发可能为宫中经验,方书似无记述,“洗发七次,可长数尺”,则有言过于实之嫌。

    36,榧子三个,核桃二个,侧柏叶一两。共捣烂,泡在雪水内,梳头。

    (评议摘)三者并用,有助于令发不落。今人有以鲜侧柏叶泡于百分之六十酒精中数天后,以之涂擦斑秃处,有治疗也有预防作用。

    (戴宣), 百拇医药(戴 宣)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