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祝您健康》 > 1981年第4期
编号:11861797
疔疮非小病,走黄会丧命
http://www.100md.com 1981年4月1日 《祝您健康》 1981年第4期
     疔疮是中医外科病名,它是一种发病迅速而危险性较大的急性化脓性疾病,西医一般将它归属于疖肿的范畴。其最早见于《内经》,所谓“膏梁之变,足生大丁。”这个“丁”还广泛包括一切严重的外证。疗疮的种类很多,华陀的《中藏经》分青、赤、黄、白、黑五疗。唐代《千金方》以形态分为十三疔。后来按部位、形态、穴位命名而分出的就更多,总共约有八、九十种。现今一般把疔疮归为三类五种:

    一、因葡萄球菌等化脓性细菌感染而引起的疗疮。按部位分有:“颜面疔疮”和“手足疗疮”。如细菌侵入淋巴管引起急性淋巴管炎者则叫“红丝疔”。

    二百五、因接触疫死的牛、马、猪、羊,感染了炭疽杆菌而引起的疔疮称“疫疗”。

    三、破损的皮肤接触污泥、粪便后,感染了厌氧菌而引起的气性坏疽样的疗疮列为“烂疔”。

    因疗疮形状小,初起症状不剧烈,患者往往容易忽视。如治疗不及时,特别是面部疗疮处理不当,就有“走黄”危险。

    如何知道生疗疮

    疔疮初期是在皮肤上有个粟米样脓头,或痒或麻,以后渐渐红肿热痛,顶突根深坚硬。一周左右疼痛加剧,脓头破溃。如果是顺症,疮顶高突,溃破后取出脓栓(疔根)即可肿消痛止而愈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39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