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右江医学》 > 2013年第1期 > 正文
编号:12367304
手术治疗甲状腺腺瘤的临床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13年2月1日 周顶斌
第1页

    参见附件。

     【关键词】 甲状腺;腺瘤;腺叶切除术

    文章编号:1003-1383(2013)01-0090-02 中图分类号:R736.1061 文献标识码:B

    甲状腺肿瘤是颈部最常见的肿瘤,有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癌、结节性甲状腺肿等,其中以甲状腺腺瘤最为多见。由于甲状腺腺瘤有10%左右会发生癌变,20%左右会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1]。而且早期的甲状腺癌难以和甲状腺腺瘤区别,肿瘤增大后压迫气管导致呼吸不畅,咽部异物感等,笔者认为早期手术是治疗甲状腺腺瘤的首选方法。我院头颈外科自2006年1月~2011年5月对78例甲状腺腺瘤患者给予手术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本组78例患者,男性22例,女性56例。年龄27~75岁,平均41岁,病程于发现甲状腺肿块数天至数十年不等。肿瘤位于右腺叶35例,左腺叶26例,双侧腺叶17例,其中12例为结节性甲状腺肿伴腺瘤形成,5例系在外院穿刺注射治疗后复发。所有病例根据术前病情选择性行甲状腺功能测定、颈部彩超、颈部CT或ECT等辅助检查,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及术后常规病理检查。

    2.手术方式 取颈前低位沿皮纹方向弧形切口,颈阔肌深面翻皮瓣,上到甲状软骨切迹,下至胸骨上窝。纵形切开颈白线直达甲状腺包膜,钝性分离甲状腺包膜,并将颈前肌群左右牵开,暴露甲状腺腺叶,切断并缝扎甲状腺上极血管、悬韧带,依次结扎甲状腺中静脉和下动脉。由外向内翻起腺叶,寻找喉返神经,暴露并保护好。于气管前壁处锐性分离腺叶至峡部,切下腺叶后缝扎甲状腺峡部。如为双侧甲状腺肿块,行单侧腺叶切除并行对侧腺叶探查肿瘤摘除术,术后手术区域荷包缝合。彻底止血后放置负压吸引器,依次缝合带状肌、颈阔肌及皮肤。手术时间约为90分钟(包括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约30分钟),术中出血量少于150 ml。

    结 果 所有病例术中快速冰冻及术后常规病理诊断,甲状腺腺瘤66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伴腺瘤形成12例。术后无伤口大出血,无声嘶,无抽搐等。随访1~5年,术后定期行甲状腺功能及颈部彩超检查。单侧甲状腺腺瘤行腺叶切除无复发病例;双侧甲状腺腺瘤行一侧腺叶切除+对侧腺瘤摘除术者,2例患者于术后一年左右残留腺体肿瘤复发。

    讨 论 甲状腺腺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而40岁以上妇女多见,其病程缓慢,可无任何不适症状,生长数年甚至数十年,往往由于肿瘤生长发生囊性变,颈部肿胀来院就诊。约10%的甲状腺腺瘤易发生恶变,特别是单发性腺瘤恶变率高,术前用各种先进的检查方法也无法排除恶变可能,如果手术切除不彻底,易导致癌瘤残留[2]。甲状腺腺瘤初次手术为良性,再次手术癌检出率为5.8%~22.0%[3]。单纯行腺瘤摘除术,其复发率约为10%左右。腺瘤的复发和癌变导致再次手术,而再次手术的难度和复杂度都大得多,所以首次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对于减少腺瘤的复发和癌变再次手术至关重要。

    本组78例甲状腺腺瘤患者中,选择单侧腺叶切除术,有效避免彩超及术中探查难以发现的微腺瘤,减少术后复发概率。这样即使碰到早期的未侵出包膜,且分化良好的甲状腺乳头状癌,行单纯腺叶切除术也同样适用。以往认为行腺瘤摘除术可以避免喉返神经损伤,行腺叶切除术中完全暴露喉返神经,可有效避免对其损伤。而且对甲状腺周围血管结扎处理,完全切除腺叶,没有腺体残留,可避免术中术后出血。对于术前检查提示的多发性腺瘤,多行单侧腺叶切除+对侧腺瘤摘除术,能有效避免术后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旁腺损伤、术后低血钙及手足抽搐等并发症。但行腺瘤摘除术侧甲状腺腺叶有腺瘤复发的可能。因此,认为行单侧腺叶切除手术是治疗甲状腺腺瘤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1]许金星,王建群,陈世权.甲状腺腺瘤156例临床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06,28(3):89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162kb)